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1-08-30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绽放生命的力量

    摘要:人生不设限,挑战不可能,观东京残奥会,就像看一部励志的影片,让我不再用悲悯的心情来倾听残疾人的故事。萨马兰奇先生说:“残疾人运动会是唤起人类良知的运动会。”残奥的赛场上,面对那一个个缩小的躯体,那一个

  • 又到开学季

    摘要:每年开学,孩子总是充满期待。红领巾洗干净叠好,书包里早准备了文具;铅笔削好了,和橡皮一起装进崭新的文件盒里;用过的课本,也码得整整齐齐的。这些都是孩子自己准备的,每年开学前都是如此。暑假对于孩子来说,

  • 处暑秋梨最养人

    摘要:处暑,意味着夏之暑热正式结束,自此残暑褪、新凉生。在这个秋意渐浓的美好时节,民间有出游赏云、放河灯、开渔节等祭祖迎秋的习俗,也有煎药茶、吃鸭子、吃秋梨等风俗。“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经过了夏日“小

  • “农林”知味浓

    摘要:铜陵,这座长江南岸的山城,新中国的第一炉铜水浇铸之后,短短几十年间,迅速发展成颇具规模的现代城市。发展之快,让人禁不住留恋和向往市郊“农林村”的田园生活。农林村依山傍水。依的是黄山的余脉;傍的是母亲河

  • 薅稻那年月

    摘要:古人尝万物,遴选出裹腹的水稻,也累积出种植它的方法,流传久远。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薅稻依然是皖中盛夏农人必修的农事之一。农耕年代,家乡前畈后山,水稻一年三季,却依然青黄不接,农人呵护水稻胜于自己的生命

  • 岩寺古镇“小延安”

    摘要:在北京中国军事博物馆的军事地图上,我们发现一个诸多箭头集中指向的地名——岩寺;在新四军军史的首页上,我们又读到了这个被誉作“江南小延安”的地名——岩寺。于是,在耳畔犹然回响着昔日“北有延安,南有岩寺”

放大 缩小 默认

处暑秋梨最养人

   期次:第7668期   作者:□马晓炜

处暑,意味着夏之暑热正式结束,自此残暑褪、新凉生。在这个秋意渐浓的美好时节,民间有出游赏云、放河灯、开渔节等祭祖迎秋的习俗,也有煎药茶、吃鸭子、吃秋梨等风俗。“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经过了夏日“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煎熬,凉爽的秋使人心旷神怡不说,连胃口也变得大开。然而,“食欲之秋”是不能乱吃的,由于处暑之后,早晚转凉,天气较为干燥,饮食上只有多吃蔬果、多喝水才能够预防秋燥。吃秋梨无疑是最好的选择。经过春雨的滋养和夏日阳光的照射,梨子已经成熟,若美美咬上一口,真是清甜润喉,妙不可言。

我过去长期在部队工作,对节气里的许多习俗知之甚少。庆幸的是,自从岳母来帮我们照看孩子后,给我补上了这一课。

岳母没读过书,不识字,但脑子特别好使,是家里的活日历,什么时节种什么庄稼,每个节气有啥习俗,她都如数家珍。

“冬至饺子,夏至面”,这是我老家皖北的饮食习惯。岳母每年夏至准做碗香喷喷的“过水面”,抚慰我思乡的离愁。这不,立秋刚过,岳母迫不及待地打电话提醒岳父,将树上的梨子挑个大的摘下,裹严实寄过来,别误了“秋梨宴”。

“秋梨宴”是女儿取的名字,每年处暑节,岳母都用梨子做些美味供我们食用。有女儿喜欢吃的梨子红枣银耳羹,也有儿子爱喝的榨梨汁。

我们劝说岳母,梨子随处有卖的,不必麻烦岳父千里迢迢从老家寄,可她认为老家的梨子最好吃、最养人。老家盛产黄花梨,肉脆汁多、味浓鲜嫩、气味芳香,还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营养成分。

家里举办“秋梨宴”,岳母时常邀请左邻右舍来家里做客,共同分享秋天的丰收喜悦。

“秋梨宴”上,岳母还不忘教孩子们唱民谚歌,什么“七月枣,八月梨,九月柿子红了皮”“处暑田豆白露荞,下种勿迟收成好”……

平时,我没少为老人家点赞,岳母总是笑呵呵地说:“老辈们留下种瓜点豆的节气活,咱啥时都忘不了。”是啊,老祖宗留下的丰厚文化遗产,我没有很好地用心弘扬,而岳母田间地头劳作一辈子,却深谙着节气里的冷暖。正是众多像岳母一样的华夏儿女,才让中华传统民俗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处暑至,暑气止。这个节气,我已铭记“处暑秋梨最养人”。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4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