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1-11-15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积攒福气

    摘要:母亲今年88岁了,她慈眉善目,身体很好,见过她的人,都说她是有福之人。母亲平时话语不多、性格温和,我从小到大没见她与谁争执。她出生在富贵人家,从小读书学女红。姥爷娶了三房太太,母亲是大太太所生,母亲1

  • 关系强弱

    摘要:人处世间,难免有关系强弱之分。强关系的,比如走得近的亲友。生活环境相近,价值观相似,彼此之间具有同质性,因此走得近、联系多。弱关系的,比如工作上的同事,生活里的泛泛之交,或者不怎么走动的亲友。环境各异

  • 门房叶老师

    摘要:叶老师,前些年是我任课学校传达室里的门房。30多年前,我读中学时,他是我们的代课老师,教过我地理,故而,称他“叶老师”。那时,他年轻贫寒,却热情高涨,教学异常认真,虽说是代课教师,却一样受到师生的认可

  • 父亲的“长津湖”

    摘要:极寒天气、冻土豆、“冰雕”战士、常香玉捐献飞机……少年时代,父亲经常说起参加抗美援朝的经历。父亲参军入朝时已经21岁,是豫中一乡政府的副乡长。当时,为积极响应毛主席“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他带

  • 醉人的秋

    摘要:

  • 大地的女儿

    摘要:顶着蒙蒙细雨,在这个春日的午后,去看望一个没见过面、但让我时刻期盼见到的残疾姐妹。汽车在一片绿油油的麦地中间穿行,我的心也在颠簸中起伏跌宕:一个普普通通的、残缺了一只胳膊的乡村女人,是怎样的执着坚持下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地的女儿

   期次:第7716期   

顶着蒙蒙细雨,在这个春日的午后,去看望一个没见过面、但让我时刻期盼见到的残疾姐妹。

汽车在一片绿油油的麦地中间穿行,我的心也在颠簸中起伏跌宕:一个普普通通的、残缺了一只胳膊的乡村女人,是怎样的执着坚持下来,在这片热土上扎下根!

一座不大的庭院出现在我们眼前,“长丰县利鑫家庭农场”到了。伴随着一阵爽朗的笑声,一位身材适中、容貌清秀的中年妇女快步走来,她就是我想要见的陈玲。她刚从地里赶回来,还没来得及除去身上的泥泞,右边那只空荡荡的袖筒随风摇摆。

一干人落座、叙谈,自然而然地说到农场的一些情况。从怎样选择造甲乡陈刘村承包土地种庄稼,到举办利鑫家庭农场开展多种经营,陈玲兴致盎然地介绍着。然而说起右臂的失缺,她竟然这样轻描淡写:“还是自己不小心、性子急躁,在机械脱粒的时候没注意安全,胳膊一下子被卷进去,我硬是使劲拽出来,要不然整个人也跟着进去啦!呵呵!”

“手术之后,她醒过来的第一句话‘我饿了,给我搞点饭吃’。看着她用左手费劲地吃着饭,在场的亲戚朋友都哭了。你猜她怎么说,‘有什么好哭的,不就是少一只右胳膊嘛,我还有左胳膊呢,日子照样过!’”陈玲的丈夫俞兵向我们叙说着。

缺了一只胳膊的陈玲没有想到,现实是残酷的。当陈玲的家庭人残财尽、困难重重之时,先前跟着她一起承包这片土地的几名合伙人打起了退堂鼓,纷纷撤人撤资离开了。伤残的陈玲在医院里待不住了,手术后的第 13 天,陈玲坚决要求出院。她回家的第一件事情,却是到自己1000 多亩的承包地,心里打定主意:“不管怎么难,都要坚持下去,我这辈子就和这块土地绑在一起!”

陈玲与土地结缘,还得追溯到 20 年前。当年,陈玲夫妇因生活所迫来到寿西湖农场谋生。在寿西湖农场,夫妇俩看到大片大片的土地被抛荒,而这些土地的土质非常好,闲置着太可惜。于是就跟农场商量包种土地,好让一家人的生计有着落。农场同意了陈玲夫妇的请求。长期的日积月累,陈玲夫妇渐渐成了种庄稼的能手,他们也与农场的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以至后来,陈玲夫妇离开农场另谋发展时,场民们恋恋不舍、依依相送。

这一次,受伤的陈玲再到寿西湖农场寻求帮助。因为合伙人撤人撤资,她必须筹得一大笔资金完成承包股权的并购手续。农场的朋友们没有让陈玲夫妇失望,他们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齐心协力给予帮助。

长丰县政府了解到陈玲的实际情况后,在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上给予大力扶持。2013年,以陈玲为法人注册的“长丰县利鑫家庭农场”兴办起来,土地生产经营也朝着规模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2014 年,陈玲的家庭农场引进了优质瓜蒌品种,请来了省农科院的专家现场指导,当年种植即获成功,每亩可收获 200 至 300 斤瓜蒌籽。之后,陈玲将瓜蒌种植面积逐步扩大到了 100 亩。目前,这100亩瓜蒌苗长势良好,正在搭棚上架。

为保持土壤生态环境,陈玲坚持在每个年度里秋天播种小麦、夏天播种玉米和大豆,尽量不施用农药化肥。陈玲还把附近村子里留守的妇女和老人召集到农场里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付给报酬、管一顿午饭。对于村子里的残疾人、贫困户,陈玲夫妇时常带上收获的粮、油登门看望、嘘寒问暖。就是凭着这样的毅力、韧劲和仁爱之心,陈玲的家庭农场从当初仅仅种植小麦、玉米、大豆这些单一的农作物品种,到如今新增加的稻虾共养、瓜蒌种植以及食品坚果的炒制,陈玲的家庭农场也在一年年地发展壮大,并且逐步走向了成熟、收获和丰收的时节。

2016年,陈玲的家庭农场获得安徽省“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称号。

一年又一年,陈玲拖着一副残缺的身体奔波在田间地头;一年又一年,优质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我试探着问陈玲:“如果有来生,让生命重新活过一次,你还会这样做吗?”陈玲笑了:“那是当然的啦,谁让我是土里生土里长的呢!”

看着眼前的陈玲以及她那充满向往的神情,一首熟悉的诗歌一下子涌向心头,那是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

“土里生土里长的陈玲,你是如此地热爱这片土地,你就是大地的女儿啊!”

(夏迎东)(该文获安徽省首届“致敬最美劳动者”职工散文大赛二等奖)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4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