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4-02-29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春巢

    摘要:春节后回到办公室。一打开窗,那座荒巢迎面扑来。去年春天,刚到项目,委托方让我挑办公室。三层的办公区,我唯独相中这间。打开窗,隔着办公区绿化带及几层围墙,我就能看见不远处的湖,以及一片萋萋的小树林。那湖

  • 夜逛安庆倒扒狮街

    摘要:春节期间,我去安庆访友。晚饭后,友人带我到倒扒狮历史文化街区闲逛。一眼望去,一盏盏七彩宫灯沿街悬挂,霓虹闪烁,处处流光溢彩。人头攒动,热热闹闹,灯光映红了人们的笑脸,浓浓的烟火气扑面而来。一座牌坊映入

  • 报春

    摘要:

  • 猫耳朵的味道

    摘要:第一次听说猫耳朵,就觉得奇怪,它并非猫的耳朵,而是一种乡村美食,只因其外形有点像吧。小时候,我们家乡不做这个。第一次见,是在五十多年前去舅公家拜年,那是一个山里人家,在率水河对岸,需要坐船去。拜完年,

  • 春雨如玉

    摘要:春节过后,带儿子去皖南山区老家,接父亲回城里。当晚恰逢下雨,睡在老屋里,半夜时分,儿子忽然把双手伸出被窝,神秘地说:“爸,你听,雨也会弹古筝。这是高音的‘duo’,这是中音的‘mi’。”寒假期间给儿子

  • 春天从体内破土而出

    摘要:竹笋留给我的印象,一直是励志和积极的。在黑暗中积累了一季的力量,它们的根握紧了大地蓬勃的脉动。只等春雨洒落,便猛地抬头,破土而出。从蚂蚁的视角来看,就像是一座座巍峨的金字塔拔地而起,直入云霄。高中时,

放大 缩小 默认

春雨如玉

   期次:第8277期   

春 节 过 后 ,带 儿 子 去 皖 南 山 区 老家,接父亲回城里。当晚恰逢下雨,睡在老屋里,半夜时分,儿子忽然把双手伸出被窝,神秘地说:“爸,你听,雨也会弹古筝。这是高音的‘duo’,这是中音的‘mi’。”寒假期间给儿子报名参加了兴趣班,学习古筝。

自然万物皆为音乐。孩子能听到各种美妙的声音,我们大人却往往对此充耳不闻,忙碌的现实生活让我们失去了许多感知自然美的能力。初春的雨落在屋檐的小青瓦上,窸窸窣窣的,仿佛是一只小猫走过。水珠汇聚到瓦槽里,一滴滴流下来,滴在窗户的雨棚上,“铛”的一声,在夜晚显得清脆而响亮,像是一种古老乐器发出的音符。作家余光中在他的散文《听听那冷雨》中写道:“雨打在树上和瓦上,韵律都清脆可听。尤其是铿锵地敲在屋瓦上,那古老的音乐,属于中国。”

春之雨为泰。《尔雅》云:“天地之交而为泰。”春雨如玉,先凉后温,春天是被春雨唤醒的。春天来了,春风像反复耕耘的田泥一样黏稠起来,一丘丘水田恢复了水亮的光泽,憧憬着新年的丰收景象。一场春雨一场暖,种子在泥土里翻身,蝉卵破壳而出。斜斜的春雨如风中的裙子,清新灵逸,以它特有的方式默默呵护着世间生灵。

清霜化露,每一缕风都沾染上春的气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古今中外,吟咏春雨的诗句不计其数。俗话说“春雨贵如油”,《红楼梦》第七回说,癞头和尚给薛宝钗开了一个方子,方子提到要收取“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可见,春雨是与白牡丹花蕊一样珍贵的。朱自清在他的散文《春》里形容春雨使树叶“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刚刚过去的冬天,冷雨显得颓废沉闷;未来的夏日,雷雨又嫌急躁;而遥远的秋雨,总是缠绵着无尽的愁绪。春雨没有夏雨浩浩荡荡的气势,没有冬雨刺骨的寒意,也没有秋雨隐逸的清高,它是溪涧流泉,润物无声,谦卑温和,使人充满希望。春雨一头是寒冷的冰雪,一头是闷热的酷暑,它稀释着冰火两重天的矛盾,让四季和谐有序,这是春雨的智慧。

翌日回城的路上,天空依然飘着小雨。乡间公路旁的树林里,檫树和山樱花树零星地开着一朵朵小花,枝丫上挂着晶莹的水珠,蕴含着蓬勃的春意。田间地头,一位荷锄的男人挽着裤脚,将山泉引入田里进行灌溉。儿子将车窗打开一道缝,伸出手掌,让雨滴落在掌心里。

“手冷。”我让他关上车窗。“不冷,这雨像刚孵化出来的蚕,打在手心里痒痒的。”儿子不听,反而把脸凑近车窗,让雨水打在脸上。

车窗外的旷野烟雨蒙蒙,一个个粉墙黛瓦的乡村笼罩在雨中。春雨是春天的咏叹调,是一个勃发生命力的温室,是一场抚慰人心的约会。它滤去了冬天的严 寒 与 缺 憾 ,带 来 风 和 日 丽 的 轻 盈 之春。农谚说“春天的泥水不沾脚”,这是春雨谦卑温和的特性。

我忍不住停下车,撑伞和儿子走进雨中。春的气息笼罩大地,我深深地呼吸,品尝清新的初春空气,体会大自然的美好气息。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4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