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0-12-18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以“工匠精神”振兴“中华老字号”

    摘要:在芜湖,能享有“中华老字号”美誉的店铺不多,其中“四季春”是餐饮美食业的代表。它有过兴盛也曾差点没落,历经110年,至今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并且逐步走向了辉煌。它荣获过“芜湖市十大名小吃”“安徽省名小吃”

  • 帮扶村来了一个全国劳模

    摘要:本报讯12月10日,利辛县总工会帮扶村——利辛县中疃镇张寨村迎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他就是不久前进京出席劳模表彰大会的全国劳动模范、国网利辛县供电公司马店所所长李子杰。他为利辛县总工会帮扶的27户已脱贫

  • 开展业务知识技能大比武

    摘要:本报讯12月5日下午,中徽建技术有限公司工会组织开展了2020年度业务知识技能大比武,来自各分公司的6支参赛队伍,近30名技术骨干、业务精英同台竞技。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实操题……经过一轮轮比拼之

  • 共创和谐社区

    摘要:12月15日,桐城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潘利民带领部分总工会机关党员干部到结对共建社区桐城市文昌街道公园社区,走访慰问了15户困难党员,为他们送去大米、花生油等慰问品。潘利民一行走访慰问困难家庭,与困

  • 举办学习贯彻《民法典》培训班

    摘要:本报讯日前,安庆市总工会举办全市工会干部学习贯彻《民法典》暨《安徽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培训班。市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江凯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培训班上,安庆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聂早早作了题为《民法典

  • “四步走”加强工会干部教育

    摘要:本报讯为不断提高全市工会干部政治能力、专业能力、群众工作能力、综合能力,更好地履行新时代工会组织新使命,今年以来,阜阳市总工会通过“学习、提升、创新、竞赛”四步走,逐步推动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

  • 宣城市:重奖法律知识竞赛获奖选手

    摘要:本报讯日前,宣城市总工会党组成员、经审委主任屠平玮一行四人赴中国电信宣城分公司和国网宣城供电公司,给安徽省职工法律知识技能竞赛获奖选手颁发奖章、证书。12月2日至3日,由安徽省总工会等四部门共同主办,

  • 滁州市:启动2021年“两节”送温暖活动

    摘要:本报讯12月15日下午,滁州市“送温暖工程”领导小组召开会议,总结2020年“送温暖”工作,讨论2021年“两节”送温暖工作方案,部署2021年“两节”送温暖工作。市委副书记朱诚主持会议并讲话。市委常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工匠精神”振兴“中华老字号”

——记芜湖四季春餐饮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首届“芜湖工匠年度人物”孙梅

   期次:第7498期   

在芜湖,能享有“中华老字号”美誉的店铺不多,其中“四季春”是餐饮美食业的代表。

它有过兴盛也曾差点没落,历经110年,至今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并且逐步走向了辉煌。它荣获过“芜湖市十大名小吃”“安徽省名小吃”芜湖市“第八届职工厨艺大赛”中式面点一等奖等殊荣;多次受邀省市电视台美食节目拍摄,登上央视《一城一味》《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玩转包子》《生财有道》节目;去年受邀参加“中华老字号·故宫过大年”活动……这些佳绩和荣誉的背后,都离不开四季春餐饮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非遗传承人、首届“芜湖工匠年度人物”——孙梅。

历几代兴盛遇歇业困境

四季春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0年,当时的它还只是位于芜湖市环城西路120号的一家寂寂无名的小面馆。因秉承着“诚实守信、物美价廉”的经营理念,后又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几十年间,发展成为芜湖市“五大菜馆”之一。除了本地老饕,大批国内外友人也慕名而来,都赞不绝口。

春去秋来,靠着特色小笼汤包、虾籽面等传统面食的带动,靠着和老芜湖人之间长期形成的独特情感,“四季春”的生意很长一段时间门庭若市,生意兴隆。直到1998年,因为城市新建规划与体制改革,“四季春”不得不闭门歇业。“难道这样一个代表芜湖美食的老店就如此消失了?”顿时,食客们哀声四起。当然不会!因为孙梅和家人站了出来,果断地于2000年开启了芜湖老字号“四季春”餐饮的重振之路。

落户美食街重振四季春

“在我上学的时候,就听说过‘四季春’,也进城吃过‘四季春’,那种留在舌尖的美味怎么也不会忘。”这是“四季春”留给孙梅最初的印象。

1990年,凭借着对中华传统饮食文化和对烹饪的喜爱,孙梅进入了当时颇为有名的芜湖劳动局厨师技工餐厅学习。面对“红案一阵烟,白案忙半天”的现实,从小在农村长大、受乡村教师父亲影响很深、能吃苦耐劳的她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白案(面点)。春去秋来,她起早贪黑,努力钻研,练就了一身好厨艺,“面面俱到”,巾帼不让须眉,也让师兄弟们刮目相看。

在“四季春”闭门歇业时,孙梅和丈夫共同经营的“红豆酒家”已经小有名气。但她并没有满足于眼前的富足,反而更加感悟到一种社会责任和使命,领悟到中国烹饪的博大精深。“老字号是城市的地标,美食更是源于城市的历史文脉,有着一座城市独特的文化基因。”如何将芜湖璀璨的传统美食文化传承下来,特别是让久经风雨、在市场上美誉度高的老品牌、老字号重整旗鼓?2000年,孙梅和家人充分商量后,主动接手了老字号“四季春”品牌。

有了品牌,并不代表就能经营成功,它需要有全新理念、拳头产品、精细管理。为此,在四季春重新开业前,孙梅不惜关停掉“红豆酒家”,丢下家中幼小的孩子,她两次拜师学艺,先后师从刘扣锁、鲍士霞等大师,认真学习四季春传统小吃技艺。

2001年,“四季春”在刚刚开街的芜湖凤凰美食街一号重新开业。新品菜肴和传统小吃的魅力,再加上优质周到的服务,食客们很快便纷至沓来,一时间“太阳从东方升起,美食从一号开始”的美誉在美食街广为流传。

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

“老字号”不能倚老卖老。四季春在美食街开张之后,每天亲力亲为的孙梅在和顾客日复一日的接触中,意识到传承并不是一成不变。

曾经的重油烧卖已经不符合现代人的口味,于是她就少放点油,并用上了带有清香气味的荷叶,开发出了荷香烧卖;过去是清蒸整条鳜鱼,而现在将鳜鱼片成了鱼片,精心设计成玫瑰花的形状,汤底也可以随意选择……这样既传统又创新的菜肴在四季春菜单上还有许多。

如今近20年过去了,孙梅仍然坚持一大早赶到店里,先巡查一下厨房,然后习惯性地到大厅里问问客人们味道怎么样。虚心请教,力求不断改进,让食客们满意。甚至为了更好地提升四季春美食的品质和让菜品更加丰富多彩,她还到国内知名的扬州大学烹饪学院进行深造,向来自全国各地的美食非遗传人学习。

传承不守旧,创新也没忘本。在孙梅看来,老字号美食承载的不仅是美味,更有深刻的历史底蕴与文化内涵。遵循美食与养生、天然与营养相结合的传统,孙梅利用业余时间,爬到山上观察,走进田头观看,取食材而用:把传统的小笼蟹黃汤包精工细作,笼垫改良为松树枝叶,不仅使汤包增香,而且绿色环保,这样一来,寻常的山上松树、塘中荷叶竟成为了松针蟹黄汤包、荷香烧麦源源不断的辅助材料。另外,她还查资料细观察,潜心研究,反复琢磨,制作出了“正福斋方糕”,因为色泽好,味道纯,营养搭配合理,深受清淡口味的客人赞誉和欢迎。

精细的过程、精致的取材、精良的制作,融美味与食补典范的荷香烧卖、松针蟹黄汤包和正福斋方糕最终被评为了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孙梅也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今年,站在首届“芜湖市工匠年度人物”的颁奖台上时,孙梅的手中拿着的依然是陪伴自己多年的擀面杖。她认为,“工匠精神”就是把一直做的事情做好做细做精,这也是一种坚守的精神。

(徐飞)

i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