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1-04-12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首届“致敬,最美劳动者”全省职工散文大赛征稿启事

    摘要: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为喜迎建党100周年,精彩展现新时代、新生活、新风貌,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安徽工人日报社、肥东县总工会联合举办首

  • 陪伴是最好的孝心

    摘要:年纪大了,更怕孤独。我18岁时去外地工作,那时母亲刚去世,父亲还没退休,除了跟我写信通电话,没觉得他需要我的陪伴。我结婚时,原本有机会留在南京,但那时父亲已退休,坚决反对我留在外地。如果时光是一条河,

  • 背母看景

    摘要:一男子日前背着瘫痪老母亲在景区看猴子的视频感动无数人。原来,湖南邵阳隆回县45岁的陈湘,家中81岁的老母亲中风瘫痪已有10年。陈湘曾在贵州工作,老母亲一直想去贵州看看,因身体虚弱未能如愿。望着变老的母

  • 母恩如山

    摘要:临近清明,又勾起我对母亲的无尽思念。母亲离开我整50年了,每当我凝视着这满目青山,就想到在这青山中安眠的母亲。我的家祖辈住在山里,我是在山的摇篮中长大的。在我刚懂事的年龄,也正是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

  • 摘要:信念信念

  • 为有牺牲多壮志

    摘要:去年秋,一个平常的下午,我被邀去了濮塘烈士陵园。简朴的会议室里,第一次认识了潘正嵩所长。简单的交流后,我代表作协接受了一项任务:用我们的笔展现19位英烈的事迹。多年来,我们只知道濮塘有个烈士陵园,知道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有牺牲多壮志

   期次:第7572期   作者:□郭翠华

去年秋,一个平常的下午,我被邀去了濮塘烈士陵园。简朴的会议室里,第一次认识了潘正嵩所长。简单的交流后,我代表作协接受了一项任务:用我们的笔展现19位英烈的事迹。

多年来,我们只知道濮塘有个烈士陵园,知道高大的纪念碑上彰显着烈士的英灵。可时间久了,他们的名字便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他们的事迹也因岁月舔舐而逐渐模糊了,曾经发生的那些细节也随着时光沉入了历史的罅隙。当潘所长说要将他们的事迹钩沉出来铸成文字编辑成集时,一缕阳光从窗外射了进来,会议室被照亮了。我用感动的目光注视着潘所长,这个看似普通的男人在我心目中顿时高大起来,他要做的可是一件意义深远的大事啊!当我们坐享幸福、怀抱安宁时,遗忘真是一种背叛!拿起笔,用文字记录英烈们的事迹,是当下的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手里能掌握的资料大多只是片言数语,有关英烈的材料可谓少之又少,但在接受任务时,我们每个人都用一颗跪拜的心告诉自己:再难,也要写好这些英烈。由于时空跨度太大、时间隔得太久,有些记忆已成了碎片,有些历史已石沉大海,但任务紧迫,伴随着年的气息,14 位作者全都义无反顾地展开了追寻英烈足迹的艰难旅程。在艰难的寻找中,我们始终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支撑着,感觉那些烈士就站在自己的面前,他们被鲜血浸透了的生命竟在自己的心里发出了呐喊。用自己的良知去写,用自己的真情去写,力求细节真实,还原历史原貌,更是力求还原一个真实的烈士形象。

在采访中,没有找到烈士的任何亲属,甚至找不到相关的任何线索,我们就千方百计地去翻看所能找到的党史书,不放过书中有关烈士的点滴文字,然后以此为点,展开辐射捜寻;同时还到网上查证,并将其与书中的文字进行比对,一次又一次地深度挖掘,抵近历史的真相。我们尤其关注同一时期的革命人士后来所撰写的回忆录等,从字里行间去找寻与烈士相关的线索和发生的事实,还原烈士身上发生的革命故事。

我们在本地打听不到烈士及其亲属的下落,就通过亲朋好友的关系,四方打听,在找到烈士的亲属和烈士的牺牲地后,帮助烈士的亲属去祭拜,这或许比写作本身更有意义。“一想到那些烈士,为了千千万万人的幸福与安宁,早早地献出了自己的青春,我的泪就情不自禁地流进了自己的笔端。写好我们的烈士,对我来说,是义不容辞的;写不好,我会愧对英烈。”“对烈士偰怀镭的写作完毕,我通过微信发给了他的家人。烈士的亲人很想和我认识,邀请我去和县相聚一下。”

没想到此次接受写烈士的任务,竟彰显出特别的意义,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采写这些烈士,让我们看到这些英雄其实一直都没有离去,他们始终在守望着我们的家国,守望着我们,他们的事迹激励我们奋发向上。“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今天,我们正在创造着一个新的世纪,而新的世纪还将赋予我们更新的使命,我想英雄们若有知,该会颔首欣慰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