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洞”在泾县茂林镇濂长村的赤坑山上,这孔峭壁间的小山洞,见证了中国革命史上一段血与火交织的悲壮历史。
宽阔平坦的水泥路直通赤坑山脚下。爬赤坑山不轻松,山道陡峭险峻,与地面夹角足有七八十度。好在山间浓荫长,那深深浅浅的绿经纬交叠一片清凉。
山顶西侧拐角处,一圆形石峰巍然矗立,形似养蜜蜂的圆木桶,故称“蜜蜂桶”。“桶”底有洞中开,洞口右石壁上悬一行红色的标示牌:项英、周子昆烈士遇难处。
洞口一人多高,宽不过两米,称之“蜜蜂洞”。洞内四米多深,可容四五人横卧。正中间石块上放副棋盘,旁有两小石凳。洞内光线幽暗,地面凹凸不平,四周石壁湿漉漉的,有水渗沥而出。洞内有一丛虎耳草蔓延洞外,草叶青碧,翠色欲滴,间有白花杂然其间,满天星般耀眼。
山顶阒静无人,头上苍穹默默,耳畔松风悠悠,仿佛在诉说70年前这里发生惨烈的一幕……
1941 年 1 月 7 日,国民党反动派发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副军长项英和副参谋长周子昆带领六七十人,转移到山 高 林 密 的 濂 长 村 石 牛 坞 ,藏 入 蜜 蜂洞。其余战士星散于四周,通往蜜蜂洞的唯一小路也有警卫把守。形势严峻,环境险恶,但两位军首长没有颓丧气馁,隐蔽于蜜蜂洞的两个多月里,一直秘密寻找联络失散的战友。项英一再鼓励将士们:失败是暂时的,我们一定能活着突围出去!
3月13日晚,赤坑山上突降大雨,风声尖利,林木悲鸣。这夜,只有项英、周子昆、黄诚和刘厚总四人宿于洞中。项、周和平时一样,睡前下盘棋。两人用小石块在地面画出棋盘,再拿树枝头和小石子当棋子,一边你来我往地走棋,一边聊突围江北的计划。十点多以后,四人都睡了。
14日凌晨三点多,洞内一片沉沉的鼾声。黑暗中,却有一双罪恶的眼睛在骨碌碌地打转,他就是副官刘厚总。在确定三人都熟睡后,他蹑手蹑脚地爬起来,一手举火、一手持枪,对着三人狂射,然后在血泊中搜走他们随身保管的金条等财物,骗过山下的警卫逃走了。三人中,只有黄诚重伤幸免于难,项、周二人当场牺牲。他们征战沙场,历经血雨腥风,项英曾被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誉为“从坟墓里爬出来的人”,最后没倒在敌人猛烈的炮火中,却牺牲在叛徒的黑枪下……那一刻,山衔悲,水呜咽,风云犹有恨!幽幽的洞口更似金刚怒目!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现在的蜜蜂洞早被列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安徽省党员干部红色宣传教学点”。今天,这里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新楼幢幢起,户户盈春光。时光远走,烈士的音容已渺,烈士的脚步已杳,但他们的精神力量却渗透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蜜蜂洞虽小,却盈满圣洁的光芒,如日月星辰、如风满天际,遗泽千秋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