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1-10-11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抬工号子

    摘要:石匠也是抬工。石匠只有把打好的石板石条、刻好的石碑石兽抬到买主家,才能换回让一家人活命的粮食和孩子的学杂费。石匠知道生活的艰辛,如同知道一块石头棱角的尖锐和纹理的曲折。见过抬着石头行走的抬工,你才能理

  • 快乐萌娃

    摘要:

  • 下仓埠的“鱼菱宴”

    摘要:“船往东西风向顺,船往南北财满舱;一装苏杭绸和缎,二装宣州好纸张;三装上海名国货,四装广州五大洋;五装景德陶瓷器,六装萍乡大炮仗;七装巴蜀香和辣,八装云贵甘蔗糖……”历经570多年浩瀚湖水的洗礼,三面

  • 神圣的冶父山

    摘要:冶父山地处庐江县中部,风景秀丽,人文气息浓郁,中国铸剑之父欧冶子曾在此铸剑,还有“桂军抗战战壕遗址”,血铸抗日丰碑。在这个秋高气爽之日,我们登高望远,感受自然风光,追寻古人遗迹,缅怀抗日英雄。远望冶父

  • 《砥柱铭》字字万金

    摘要:黄庭坚诗好、词佳,书法也别具一格。十多年前,在保利五周年春拍会上,他的大字行书《砥柱铭》卷以总价4.368亿元人民币成交,创造了中国书画拍卖史上的拍价新纪录——这消息当年抢占了许多文化报刊的头条,那风

  • 汩汩淮水五河流

    摘要:每个人眼中的淮河,都有着不一样的风景。我记忆里的淮河,是那个鱼虾满仓、荷香遍野、听取蛙声一片的淮河。“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古老民谣至今在吟唱,那熟悉的乡愁没有迷蒙我的眼睛。国庆长假,我和友人驱

放大 缩小 默认

汩汩淮水五河流

   期次:第7691期   作者:□刘干

每个人眼中的淮河,都有着不一样的风景。我记忆里的淮河,是那个鱼虾满仓、荷香遍野、听取蛙声一片的淮河。“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古老民谣至今在吟唱,那熟悉的乡愁没有迷蒙我的眼睛。国庆长假,我和友人驱车向淮河五河段进发,去寻找追忆童年时的淮河景象。

千里淮河,浩浩荡荡,流经五河境内百公里,拐了十几个弯,把浍、漴、潼、沱四条河揽在怀里,形成庞大的支流水系,滋润着全县70多万人口。

最早描绘淮河裹挟着五河古县城的风貌,是在一本诗集里。元代张羽带来“驿楼郁郁古河滨,日日征帆送使臣”的画面;明代唐之淳举杯邀月,写有“夜泊淮堤近五河,恶风吹面叹蹉跎……三千里外江南客,却倚月明闻楚歌”;明代程本立路过五河时留下“水到五河东北流,河边人立看仙舟”。古代五河水柔灵动,桨声灯影,风情万千,倾倒不少文人雅士。

30 年前,我从农村来到五河县城定居,对它有了更多的了解。五河因淮河、浍河、漴河、潼河、沱河“五水交汇”而生,是千里淮河下游一座重要的县级城市,也是皖东北一座美丽的江南水乡。它的北岸是刘邦项羽垓下之战古战场,南岸是朱元璋从小放牛、当小和尚、成年后与元军打仗负伤获救的地方。这里草木繁茂,农舍杂居,安静祥和,被称为百里长洼。

古淮河没有桥,人们出行靠小木舟摆渡,所以两岸渡口密布、码头林立,河畔形成古老的顺河街。直到上世纪70 年代初,国家投资修建第一座五河淮河大桥,从此结束了淮河五河段无桥的历史。

在我的记忆中,五河人特别能吃苦,每逢淮河货船逆流而行,岸边就会出现一群拉纤的人,狭窄的纤道上排成一溜儿,拉着纤绳弯腰曲膝,艰难地挪着碎步,留下一串串辛酸的脚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其他人进入梦乡时,淮畔肩挑石料、人抬粮食的场面,正热火朝天。南来北往的船客川流不息,震天撼地的挑夫抬夫号子响彻在顺河码头的上空。漕运、货运,船工及纤夫光脚丫子踩出的瘦劲纤道,以及两岸留下众多的遗址遗迹,早已同半个多世纪前的峥嵘岁月交织在一起,植根于70万后人的心头,成为这座城市永恒的记忆。

改革开放后,五河人努力拼搏,桥越造越多、越造越大,先后在淮河上建起了104国道新桥、徐明高速公路桥、宁洛高速公路桥、五河绕城公路桥等重要工程。原本随淮河涨落起伏的五河,竟然生发出“一环三纵五桥”的皖东北大交通格局。

一座座跨淮大桥,宛如凌空的绚丽彩虹,成为河面上最美的风景。如今五河的农副产品除了通过高效便捷高速路网外,大量的建筑、煤炭、砂石等工业材料,依然是通过淮河船运流向蚌埠、南京等各大城市,只不过早已不见了纤夫的踪影。

光阴像船舷下哗哗流水声,轻悠悠地逝去,不觉时近黄昏。在淮河漂流半天的小船慢慢靠岸,我和友人上了岸,频频回首。夕阳半遮半掩在天空游走,余晖映照着淮河,河面泛着暗红色的光,仿佛生命流动的血液,伸向遥远的天际,更绵长、更辽阔。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4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