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1-10-11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抬工号子

    摘要:石匠也是抬工。石匠只有把打好的石板石条、刻好的石碑石兽抬到买主家,才能换回让一家人活命的粮食和孩子的学杂费。石匠知道生活的艰辛,如同知道一块石头棱角的尖锐和纹理的曲折。见过抬着石头行走的抬工,你才能理

  • 快乐萌娃

    摘要:

  • 下仓埠的“鱼菱宴”

    摘要:“船往东西风向顺,船往南北财满舱;一装苏杭绸和缎,二装宣州好纸张;三装上海名国货,四装广州五大洋;五装景德陶瓷器,六装萍乡大炮仗;七装巴蜀香和辣,八装云贵甘蔗糖……”历经570多年浩瀚湖水的洗礼,三面

  • 神圣的冶父山

    摘要:冶父山地处庐江县中部,风景秀丽,人文气息浓郁,中国铸剑之父欧冶子曾在此铸剑,还有“桂军抗战战壕遗址”,血铸抗日丰碑。在这个秋高气爽之日,我们登高望远,感受自然风光,追寻古人遗迹,缅怀抗日英雄。远望冶父

  • 《砥柱铭》字字万金

    摘要:黄庭坚诗好、词佳,书法也别具一格。十多年前,在保利五周年春拍会上,他的大字行书《砥柱铭》卷以总价4.368亿元人民币成交,创造了中国书画拍卖史上的拍价新纪录——这消息当年抢占了许多文化报刊的头条,那风

  • 汩汩淮水五河流

    摘要:每个人眼中的淮河,都有着不一样的风景。我记忆里的淮河,是那个鱼虾满仓、荷香遍野、听取蛙声一片的淮河。“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古老民谣至今在吟唱,那熟悉的乡愁没有迷蒙我的眼睛。国庆长假,我和友人驱

放大 缩小 默认

《砥柱铭》字字万金

   期次:第7691期   作者:□王晖

黄庭坚诗好、词佳,书法也别具一格。十多年前,在保利五周年春拍会上,他的大字行书《砥柱铭》卷以总价 4.368 亿元人民币成交,创造了中国书画拍卖史上的拍价新纪录——这消息当年抢占了许多文化报刊的头条,那风光至今难忘。

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黄庭坚生前与苏轼并称“苏黄”,为“江西诗派”开山之祖。在书法领域,他擅长行、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代表作品以侧险取势,纵横奇倔,字体开张,笔法瘦劲,自成风格。后人将他与苏轼、米 芾 、蔡 襄 合 称“ 宋 四家”。行书《砥柱铭》卷主体部分,前为黄庭坚缮录的唐代名臣魏征的《砥柱铭》文,后为黄庭坚记述给友人杨明叔书缮此铭缘由的跋文。整件法书长 8.24 米,加上历代题跋,总长达到 14.45 米。从卷上留存的宋朝至清代、民国的题跋和钤印可知,它曾辗转宋代王厚之、贾似道,明代项元汴,清代罗天池等豪门及收藏大家之手,后被东邻萃聚中国古代文物富且精的“有邻馆”藏弆。由于该作品的文字内容、书写风格等和存世的黄庭坚其它书法作品有诸多差异,清代,曾被鉴定者认作赝品。当代故宫博物院客座研究员、台北故宫博物院指导委员、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博硕士导师傅申对本作品追踪研究数十年,撰写了学术论文《从存疑到肯定——黄庭坚书〈砥柱铭卷〉研究》,确定此件为黄庭坚书法风格转换期作品,赢得学界大多数人首肯。

《砥柱铭》之所以能拍出“天价”,拍场评论专家分析,除了本身价值之外,该作品赢得历代收藏大家亲睐,庋藏赓续有绪,也是促使当日拍场价格不断攀升的动力。有好事者作了一个统计,在本卷作品中,黄庭坚计书82行,407个字,若将成交价按字均分,《砥柱铭》卷中每个字都卖了107万。对于古今很多书法家来说,一辈子辛苦创作、鬻字的收入,也赶不上《砥柱铭》卷中一个字的市值吧。

当然,艺术品价值不能纯以金钱衡量,这是显而易见的常识。而书法艺术强调结体形态、点画结构、墨色组合,品评的不确定性本来就大,欣赏者受自身文化修养、书法知识、美学趣味等影响,对同一作品给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雅者见雅,俗者见俗”的评定意见,自属司空见惯。颜真卿被尊为中国“四大楷家”之一,后主李煜却直斥其楷字如“田舍翁”,鄙夷其美学品位不够飘逸灵动,便足证即使面对一流的书法作品,不同鉴赏者的心得也判若云泥。黄庭坚生前曾与苏轼坐论书道,苏轼曰:“鲁直近字虽清劲,而笔势有时太瘦,几如树梢挂蛇。”这是师友间借谈笑调侃,中肯评点对方书法优劣之例。与此类似,千余年来,对黄庭坚书法评判的分歧始终不绝如缕,与溢美之词并行,溢恶之言也从不缺位。

现代文学史上有则流布甚广的掌故,说钱玄同某次于稠人广众间问蔡元培:“蔡先生,前清考翰林,都要字写得很好的,才能考中。先生的字写得这样蹩脚,怎样能够考得翰林?”蔡答:“我也不知道,大概那时正风行黄山谷字体的缘故吧!”满座闻之,皆忍俊不禁。钱玄同立论素来轻率,曾言“人过四十,都该砍头”;北京大学拟开辩证法课,作为文学长的钱氏反对,曰:“脑袋可不要,辩证法课不能开。”结果,辩证法课仍开。鲁迅所作《教授四咏》,首咏为:“作法不自毙,悠然过四十。何妨赌肥头,抵挡辩证法。”明言是与钱玄同这位“老友”开玩笑的。对于这样一位乐在大庭广众间发布惊悚之语的唐突者,其意见除供一笑外,似亦不必过于深究。倒是蔡元培的答词,极其得体、老辣,书道素讲究“渊源有自”,蔡元培紧扣钱氏对自己书法的否定,文质彬彬地以“大概”作引语,要言不烦地剖析了自己凭此手“蹩脚字”得以高中翰林的时代书法审美原因,显示了精湛的见识与丰厚的涵养,确堪称腹蓄诗书,遇险不慌,彬彬有礼,应对有方。至于我在此引述此典故之意图,还是希冀读者注意蔡元培所言“那时正风行黄山谷字体”,以及隐而未言的“当下不风行黄山谷字体”,这话语转换之间,显现出的时代对黄庭坚书法评价的差异或曰对立。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4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