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2 月 8 日,记者从省人社厅召开的人社系统行风建设工作情况新闻通气会上获悉,近年来,全省人社系统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作风,优化服务,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群众最关切的地方抓起,全力推进人社服务通堵点、疏痛点,着力打造让群众满意的“皖美”人社服务。近年来,全省人社系统始终把群众的急难愁盼记在心上、抓在手上,坚持以“快办行动”为抓手,建立工作专班,协调解决快办工作中的具体问题。目前,全省 16 个地市均已实施 10 个“一件事”打包办和 20 个以上高频事项提速办。
“人社政务服务电子地图”覆盖全省 1.8 万个经办网点,全面认领国家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 169项,其中省本级实施事项 90 项全部实现进大厅办理,网上可办率达 94.4%。以 12333、网上办事大厅、自助服务终端、微信微博公众号、手机 App、电子社保卡等多渠道一体化的“5A”式服务体系初步构建。
“快办行动”实施以来,企业群众普遍反映跑腿更少了,办事更快了,体验更好了。
全省人社系统深入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推进政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让数据替群众“跑腿”。建成了全省人社统一公共服务平台,整合汇聚全省社会保障、就业创业、人事人才、社会保障卡等398个服务事项,日访问量达7.9万人次。
在厅门户网站发布《安徽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政务服务事项清单》,依据事项实施清单自动生成办事指南。大力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符合条件的企业和群众实现免“证”即办。制发全省人社系统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实施方案(升级版),告知承诺事项“加码”至 31项。对 129 项政务服务事项涉及的 297 项申请材料进行清理,直接取消 106 项申请材料,取消比例达 35.7%。省本级 32 个服务事项实现“秒办”。构建“15 分钟人社服务圈”,全省共布设一站式服务网点 1413 个,便民服务终端近 18000 台,面向街道社区、乡镇行政村提供就业、社保、金融、扶贫、挂号、缴费等便民服务。近年来,全省人社系统以“优服务”为目标,努力延伸服务链条,倾情关爱特殊群体。各级经办机构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两条腿”走路,在推进线上业务经办的同时,为老年人保留传统的业务经办窗口,开设线下“一门式”“一窗式”绿色服务通道,提供从接待、答疑、受理到办理、反馈的一揽子服务。延长社会保险经办服务链。部分市级社保经办机构按照省厅统一部署,积极推动社保服务触角向基层一线延伸,把经办大厅搬到群众“家门口”,把银行网点变成群众家门口的社保服务“窗口”,最大程度满足群众办事便利化需求,打通社保便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三年来,全省人社系统坚持以企业群众“满意度”为标尺,强化宣传引导,全面检验工作成效。在多家媒体平台宣传解读就业政策,播报就业资讯,广泛开展“四送一服”活动等,实现人社政策广宣传、可获得、易明白。开展“厅局长走流程”活动,及时了解群众满意度和诉求,不断优化办事环节和流程。依托 12333 行风投诉主渠道,按季度开展明察暗访,推动人社服务“好差评”系统建设和监督全覆盖运行,跟踪督办重点问题,打造监督评价的闭环。
全省人社系统坚持以“练兵比武”为平台,将阶段性赛事与常态化活动有机结合,引导支持各领域、各层级广泛开展练兵比武活动,全力打造业务能手,锤炼干部队伍。3 年来,全省参与岗位练兵共 7.9 万人次。2019 年,我省荣获全国窗口单位技能练兵比武总决赛二等奖,2020年度荣获全国人社窗口单位技能练兵比武线上比试团体一等奖,2021 年度晋级全国人社窗口单位技能练兵比武总决赛。
(本报记者 何雪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