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芜湖卷烟厂,已退休多年的张忠群,应厂里邀请,继续发挥余热,多次回厂给年轻一代技术员们做指导。
他曾经是“个性学霸”,在芜湖卷烟厂工作 7 年后,于我国恢复高考的第一年被清华大学录取,毕业后又“任性”地选择回厂工作;他曾经是公认的“技术担当”,厂里几乎每一次的技术革新,都少不了他的参与,他亲历和见证了烟厂的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
日前,笔者再次对话这位“传奇总工程师”。面对大家的夸奖,张忠群却回答说,他不是学霸,只是一个匠人;这几十年的工作经历亦不是传奇,只是一个匠人守着一颗匠心……
从烟厂考上清华,最终又回到烟厂
用张忠群自己的话来说,他和芜湖卷烟厂,从一开始就有缘分。
张忠群祖籍广东,从小生长在辽宁,高中毕业后上山下乡来到芜湖农村。1970 年初,恰好碰到芜湖卷烟厂招工,他便进了厂工作。这一年,张忠群23岁。“那时候我从学徒干起,一开始是在厂里开切丝机。”因为从小就喜欢摆弄无线电和机械,张忠群学得很快,车间来了什么新设备,他总第一个搞懂。就这样,他的岗位变成了电工,后来又评了三级工,越来越多地参加车间里技改方面的活动。
1977 年 10 月,得知恢复高考的消息后,张忠群去厂里劳资科咨询,得知可以参加后,他填报了报考信息。“那时候厂里生产忙,距离考试时间又短,我一天假也没请,就只有晚上看看书,几乎是‘裸考’的。”就这样,抱着试试看心态的张忠群填报了合肥工业大学,但由于高考成绩优异,清华大学直接录取了他。值得一提的是,招生老师看到张忠群有烟厂工作背景,还有很多小改小革经历,就直接把他分配到电气自动化专业。
回忆当年得到大家一致的“学霸”评价的往事时,张忠群笑着摆了摆手。他说,其实不必羡慕,在他看来,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天赋,只不过恰好,他的天赋,是机械这方面而已。大学四年期间,张忠群都如饥似渴地学习着。毕业时,他面临着选择。
“当时摆在我面前有这么几条路:可以留在学校的实验室;可以去南京的一家单位;也可以回原单位。”基本没有犹豫,张忠群就选择了最后一个选项。
“我是带薪上学的,大学四年,厂里一直给我发工资,我很感恩。另外,我对厂里的设备、同事都熟,回去后,我可以将我所学分享给同事,改善设备,服务企业。”就这样,1982 年,张忠群回了厂。从此,他将自己和芜湖卷烟厂再次紧密结合起来。
从每分钟800+,到每分钟10000+
可以说,纵观张忠群的职业生涯,清楚地看到芜湖卷烟厂机械技术革新的发展历程。芜烟“科技兴厂”的每一步里,都能看到张忠群的身影。
学成归来后,张忠群先后担任过多个职务,从技改设备科科长、技改工程部主任一直干到总工程师。作为一名潜心于技术的人,他坦言自己的职业生涯中似乎并没有碰到什么大的难题——909 工程提前完成、570kg/h 干冰膨胀烟丝生产线稳定上线运行、先进设备的稳妥引进、设备动态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都宝花园的规划建设……他参与的每一项工作,都完成得很出色。
“有新的技术,学习然后掌握;有难题,直面然后一一攻克。”说起技术话题,张忠群总是云淡风轻。
但跳出具体技术层面,当退休多年的他回望自己亲历的变化时,还是感慨万千。
“我记得刚进厂时,人是机械的‘俘虏’,开机器是件异常辛苦的事,是要出大力气的!”近年来每逢年底,张忠群总爱回车间走一走,不为其他,就为看看如今的环境。
“现在,机械化自动程度那么高,而且还在不断地升级,未来还将越来越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聊及这样的对比,为技术奉献了一辈子的张忠群说自己深感欣慰。“从业几十年,我体会最深的是,依靠着技术进步,烟草行业得以不断进步。”采访中,张忠群细数了他经历的卷烟机的革新:解放后到上世纪 80 年代初,最初车间只有几台新中国牌卷烟机,每分钟生产香烟800多支;1984年,他参与了卷烟机 MOLINS8 的引进,每分钟达到了 2000 多支;上世纪 90 年代初,在 909 工程的带动下,每分钟达到 5000 支,也终于跟上了国外的技术水平;1995 年后,随着帕西姆卷烟机的引进,每分钟产量进一步提高,达到 8000 支左右;2000 年后,随着高速卷烟机的推广,数字更是突破10000支……
“每一次引进新的机械,我基本都是第一个来吃透这些先进设备和技术的。”作为一名搞技术的工程师,张忠群说这责无旁贷。此外,他还千方百计加强了设备管理,提高设备完好率和有效的作业率,发挥引进设备的优良性能,制定并建立健全了企业设备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等。在烟厂的技术改造工作和设备管理工作中,张忠群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从喜欢机械的工程师,到一辈子的匠人
如今,面对发展越来越快的科技,年轻一代的烟厂工程师应该怎么干?张忠群在回厂做指导时,分享了他几十年来对这份职业的心得。“什么是工程师?在我的理解里,工程师就是一名‘匠人’。”在张忠群看来,做一名技术人员,要定位好自己。“我们工程师和木匠等其他匠人一样,有着同一个祖先——鲁班。”这意味着什么,张忠群说,这意味着“你得放下心来,好好干活。无论技术如何发展,不用怕,搞清楚、吃透,然后用起来。”
其次,既然是匠人,张忠群的另外一个心得是——“要热爱你所干的事”。
“既然选择了这样一份职业,你就要从中找到乐趣所在。”退休后的张忠群,依然热爱机械,如今他还买了许多钳工工具,在家里做些小玩意。“当一辈子匠人说容易也容易,说不容易也不容易,唯有你真正喜欢这份工作,才能一步步干下去。”正如张忠群这样,做一个匠人,守一颗匠心,尽一生心力,以一腔热情,将事情做好,将事情做到极致。
(唐乐燕 汪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