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是什么?来自柯马(上海)工程有限公司的工会主席解治威有自己的一套独特见解:工会就是“Bridge(桥梁)”和“Bond(纽带)”。得益于松江区泗泾镇总工会的支持,柯马的工会最终完成组建,并在建会的2年多时间里,职工越来越切身感到工会的贴心服务,最终实现职工100%自愿入会。
工 会 成 立 两 年 间 职 工100%自愿入会
“工会成立的两年多来,我最自豪的一件事就是职工入会率达到了100%,而且这些员工都是自愿入会。”回顾工会组建以来的两年多时间,解治威感触颇深。
时间倒回2019年11月,在泗泾镇总工会的指导下,在柯马工会筹备小组的努力下,柯马首次职工代表大会召开。成立之后两年多时间,职工入会始终是“头号工程”。虽然大部分人已经入会,但仍有少数人始终不愿入会,“有的人是不了解,有的人可能是不喜欢集体活动,一味地劝说并没有用。”
“我们公司是外企,因此在入会上大家想法比较分散,除了了解大家对工会的需求,更要做出成绩,才能促成职工入会。”
解治威告诉记者,面对不理解的职工,他决定用实际行动“说服”职工自愿入会。“身边的各种活动,比反复沟通更有效果。”因此,两年间,公司工会的活动无处不在:结婚、生子、住院等特殊时刻的慰问关心,对困难职工的帮扶,对技术创新的奖励。特别是疫情以来,对仍需要海外出差的职工,为其家庭送去关怀和慰问,打动了不少此前不愿加入工会的职工。
随着最后 11 个人入会,这项工作终于在近期完成。在这一过程中,镇总工会的帮助也令解治威感动,“记得有一年,工会对春节留沪的外籍职工提供关怀福利,我们上报了一些名单,但其中的个人信息需最终确认。我们公司始终有 200 人在出差状态,有的在客户现场是没有办法使用手机的。因此,当时有些人迟迟联系不上,无法确认信息,当时我都想放弃了,是镇总工会的工会同志一直陪着我整理名单,反复尝试联系名单上的职工,最终帮我们尽量多地争取了这份福利,这让我和职工都很感动。”
抓住一切对话机会完美诠释“中国特色工会”
“柯马的工会成立两年多来,工作成果有目共睹。在工会组建的筹备阶段,实际上花了一番功夫。”泗泾镇总工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前期组建的筹备阶段,最大的难题就是沟通。
“主要遇到了两方面的沟通困难。”镇总工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语言关。“外资企业本身对工会就有抵触,在层层传达的过程中,原有的意思也难以100%传达,比如中方和外方分管沟通的一件事,等到外方再去总部沟通,效果又要打了折扣。”让镇总工会欣慰的是,工会组建筹备小组的组长解治威十分负责,为成功组建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其实有很多内容如果直译的话,外企的负责人并不能理解,比如中国特色的工会这句话,如果直接翻译,很难让外国人理解。”解治威告诉记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他查阅上海市总工会关于工会组建的政策和文件,并研究了其他非公企业工会组建和劳资谈判等方面的资料,最终一一找到了“最优解”,“就比如刚才说的中国特色的工会,我就从工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这句话入手,翻译了‘Bridge’和‘Bond’,最终实现了我们想表达的意思。”
沟通顺畅了,另一个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柯马的总部在意大利,沟通需要层层上报,往往一件事的传达就要走很长的流程,有时候得到批复后,中国区域的法务等人员又有了变化,前期的沟通又要重新来过。面对人员变动的难题,泗泾镇总工会与公司保持畅通的联系,一次次不厌其烦地沟通,终于在多方的努力下,柯马的工会组建成功。
“新的一年,希望在建会、入会的基础上,我们的活动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和丰富性,在例行活动之外,能找到契合我们企业特点的最大公约数。”提到新一年的工会工作计划,解治威充满了期待。(据《劳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