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诗句,其实背后蕴含着历代‘酿造人’的匠心。”近日,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总工会组织开展“听劳模工匠说——酱园匠心”课后服务,邀请嘉兴市五一劳动奖章和海盐县“杰出工匠”获得者、嘉兴市劳模工匠宣讲团成员、海盐沈荡酿造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庞卫华为海盐县沈荡镇沈荡小学六年级学生送去题为“工匠精神进校园 三棵树下落双减”的精彩一课。
庞卫华从“酿造文化”“匠人匠心”“走进非遗”三个方面入手,从清光绪年间的泰兴酱园到如今的沈荡酿造,将历经风雨香飘百年的酱园文化娓娓道来;从一粒种子到一滴酱油,讲述了手艺人传承匠心、守护老底子味道的初心故事。最后,学生们还在庞卫华的指导下,四人一组学做酒酿。
这段时间,海盐县总工会广泛动员力量、积极开展活动,全力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见效,第一时间深入中小学校实地走访,加强与海盐县教育局“双减”对接,精心挖掘丰富内涵,精准对接师生需求,按需拟定工会精准服务助力教育“双减”工作方案。经过前期梳理,海盐县总工会推出“听劳模工匠说”和“娘家人在身边”两大主题特色项目。
“听劳模工匠说”主要针对小学、初中阶段学校课后服务需求,结合自身实际,注重挖掘海盐当地红色资源、地方文化,发挥劳模工匠等资源优势,培养学生乡土情结,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助力优质教育;“娘家人在身边”聚焦小学、初中阶段学校教职工的服务保障,围绕暖心关爱教职工工作生活等方面,精心策划服务项目。
“‘双减’政策实行后,工会也为我们争取了‘双加’政策:在不影响教学工作的前提下,每位教师每周可以有两次机会早下班 40 分钟或晚上班 60 分钟,增加了休息和陪伴孩子的时间;食堂由原来的一荤两素变为两荤两素,对于双教职工家庭,学校还提供在校订餐带回家服务。”海盐县石泉中学教师陈华说,这些“小动作”让大家伸手就能触摸到身边“娘家人”的温暖。
目前,海盐县总工会“听劳模工匠说”和“娘家人在身边”两大主题已征集到 24 个特色项目,包括“酱园匠心”“‘核’你一起”“猪猪星球之旅”“格莱美匠心人”“春雨学堂”“浪漫约会青春逐梦”等。(据《浙江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