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2-01-20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就地过大年温暖不缺席

    摘要:1月19日,合肥市松竹社区组织开展“就地过大年温暖不缺席”主题慰问活动。社区党员志愿者、新乡贤代表与就地过年工友们在工地食堂一起做圆子、品年俗,并为工友们送上了“虎娃”、中国结等新年礼物。葛传红周玲玲

  • 深耕细作结硕果

    摘要:本报讯日前,中国煤炭教育协会发布表彰决定,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获评2021年煤炭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聚焦培训主业,利用培训基地,整合专业师资,打造产业集群。学院是“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近年

  • 加快形成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合力

    摘要:“近年来,平台经济迅速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网约配送员、网约车驾驶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量大幅增加,但这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与传统意义上的职工相比,具有显著不同的从业特点,其权益维护面临许多困难。”

  • 我省颁发首批特级技师证书

    摘要:本报讯1月17日,省人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少华赴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电力建设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为我省首批特级技师代表颁发证书,并主持召开高技能人才工作座谈会。作为省首批试点企业之一,该公司日前完成首批

  • 阜阳工业企业将“亩均论英雄”

    摘要:本报讯近日印发的《阜阳市开展亩均效益评价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试行)》明确,破除“以规模排位次、论胜负”的观念,将工业企业“亩均论英雄”绩效综合评价与资源要素差异化配置挂钩联动,通过建立完善正向

  • 宣城市政府与市总工会召开联席会议

    摘要:本报讯1月14日,宣城市政府与市总工会召开第十二次联席会议。市长何淳宽,副市长杨林秀、王会杰、汪侃、董红明,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市总工会主席张黎勇,市政府秘书长盛浩出席会议。会议听取了市总工会2021年

  • 图片新闻

    摘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意见》。◆中央宣传部等十五部门部署开展2022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2021年中央企业实现净利润1.8万亿元,同比增长29.8%。◆我国国际重要

  • 安徽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胜利闭幕

    摘要:本报讯1月19日下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安徽省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在安徽大剧院胜利闭幕。中共安徽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郑栅洁在闭幕会上讲话。会议选举唐良智为十二届省政协

  • 我国2022年确保脱贫人口就业规模高于3000万人

    摘要:新华社北京1月18日电(记者侯雪静)中央农办副主任、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刘焕鑫18日表示,2021年脱贫人口就业规模达到3145万人,比上年增加126万人,工资性收入显著提升,占比达到67.9%,为守住

放大 缩小 默认

政协委员阮怀楼:

加快形成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合力

   期次:第7763期   

“近年来,平台经济迅速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网约配送员、网约车驾驶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量大幅增加,但这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与传统意义上的职工相比,具有显著不同的从业特 点 ,其 权 益 维 护 面 临 许 多 困难。”省政协常委、社法委副主任、分党组成员,省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阮怀楼在提案中建议,要加快形成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合力。

“据《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1)》估算,当前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达 2 亿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量大幅增长,2020 年共享经济服务提供者达 8400 万人。”阮怀楼说,这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具有组织方式平台化、工作机会互联网化、工作时间碎片化、就业契约去劳动关系化及流动性强、组织程度偏低等特点,存在劳动关系认定难、社会保障欠缺、生存状态较差、权益救济困难等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劳动合同签订、社会保障、权益维护等情况,前期,我们做了大量的调研。”阮怀楼介绍道,根据省总工会调研发放的2940份抽样问卷调查发现,我省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中,男性占比近八成,年龄在 26-45 岁的占 77.04%,农村户籍的有60.98%,九成左右未受过本科及以上教育。劳动合同签订方面,49.46%的签订了劳动合同,签订劳务、挂靠及其他合作协议的占21.26%,未签订或不清楚是否签订合同或协议的有 29.28%。工作时间方面,84.19%的日工作时长超过 8 小时,近三成劳动者每月基本没有休息日。劳动收入方面,月收入 2000-5000 元的占 45.10%,5000-8000 元的占 32.52%。社会保障方面,45.59%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缴纳了五项社会保险中的一项或多项,33.78%的一项都没有缴纳,不清楚是否缴纳的有20.62%。从数据可以看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存在着劳动关系认定难、工作时间长、社会保障参保率不高等问题,权益保障工作亟待加强。

为此,阮怀楼建议,应充分认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加快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协调联动机制,尽快推动解决存在的问题。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依托平台就业,从业场所分散、工作时间灵活等特点,行业主管部门应把摸清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底数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快排查摸清本行业本领域从业人数,尽快掌握详实准确的人员信息。加快电子数据建设,尽快将各类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信息纳入政务信息管理范畴,健全跨部门数据共享机制,发挥数据支撑作用。

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关系认定标准不明确、劳动时间及工资标准难认定等客观情况,应通过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法院制定指导意见、会议纪要或发布典型案例等方法,发挥司法判例的实践指引作用,明确新就业形态劳动关系从属性认定的统一标准。建立适应新就业形态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和即时化支付保障机制,制定抑制在线时间过长的强制休息规则。开展平台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推动完善适合新就业形态的职业伤害保障制度。

此外,他建议,针对新业态领域恶性低价竞争、忽视劳动保护等现实问题,行业主管部门应通过发布指导意见、开展约谈等方式,加大管理服务力度,促使平台企业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帮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高质量就业。各行业协会应强化自律监督,制定行业服务标准和自律公约,督促行业内企业提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本报记者 魏如冰)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