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2-01-24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年是娘请来的客人

    摘要:娘系着围裙,手里的锅铲“叮叮当当”地响。娘请了客人,这个客人叫“年”。一进入腊月,娘就说年快来了。以后的日子里,娘一页一页翻着日历,一天一天计算着年到达的天数。娘为年的到来花尽了心思,隔一日赶一次集,

  • 虎年六福临门

    摘要:

  • 唱门歌的张伯

    摘要:记得小时候,一进腊月,每个人都铆足了劲,为新年作最后冲刺:祭灶扫尘、磨豆割肉、赶集买新、发面蒸馍……无妻无子的张伯却不急不慌,跛着腿拿出牛皮鼓,在太阳下看晒三五天。正月初一,天刚麻麻亮,张伯就会手拎小

  • 从此静心看春晚

    摘要:几十年前,我们一家八口坐下来吃饭,正好坐满一张八仙桌;可随着几个兄长相继成家另立门户之后,家中的人气也越来越稀薄了。没过几年,我和小妹也相继离开了父母,在数里之外的小县城各自安了家。从此,空荡而冷清的

  • “我爹我奶打下的江山”

    摘要:“看,这是我爹我奶打下的江山!”一张冒着烟火气的照片:一个丈把长的大铁架,高低错落挂满了咸肉、咸鸭、咸鹅、香肠、猪脚……像一堵腊味墙,洇着黄亮亮的油脂,站在百十平米的大院子里,被浓浓的年味包裹。“看,

  • 欣为冬奥作春联

    摘要:忝为读书之人,业余最大的爱好莫过于舞文弄墨,尽管鸿篇巨制少有问津,但是蕞尔文章却频见报端。不过也有苦思冥想和抓耳挠腮的时候,这不,有关北京冬奥会的几副春联就曾让我绞尽脑汁。首先是过年前回到故乡,族里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此静心看春晚

   期次:第7765期   作者:□舒敬东

几十年前,我们一家八口坐下来吃饭,正好坐满一张八仙桌;可随着几个兄长相继成家另立门户之后,家中的人气也越来越稀薄了。没过几年,我和小妹也相继离开了父母,在数里之外的小县城各自安了家。从此,空荡而冷清的老宅就只剩下父母二人相依相守、相濡以沫了。

此后多年,我最想做的一件事,便是在大年除夕守候在父母的身边,和他们共看春晩,坐盼新年的钟响。

可妻子岀嫁前居住的小阁楼,还一如既往地在十余里外的小村落里等着她。岳父母喜欢人多热闹,还没到小年,就发出了“通牒”:回来过年啊!若大人不能回来,璇璇一定要来。璇璇是我闺女,亦是他们一手带大的。他们厚待闺女,其实就是厚爱我们夫妇,看重我这个姑爷。可我却放不下老宅里的二老,总想着回老家去;却又不想增添父母的麻烦,更不想因为我们要住一两晚而费心费力地布置房间。更何况,我婚前住的小厢房,早用来改作蚕室,堆满了蚕架与蚕匾。

环境窘迫,我欲携妻女归而不敢;而父母又垂垂老矣,特别是在大年除夕这个万众团圆的特别日子,我更不能归来守岁,陪伴二老。“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古人尚都知道不辞辛苦归家守岁,教我如何能安心怡然地坐看春晚?每至鞭炮齐鸣,万家和乐时,我就独自忧伤。

多年以后,我才知道家中并不是我一人忧伤。今年暑假,闺女忽然对我说,小时候,每次看到你和妈妈为要到哪里过年而起争执,我就难受,莫名的忧伤。现在想来,妻子又何尝不忧伤?大年初二回娘家,还是刚进家门,岳母便从其浮肿的眼泡一眼洞穿:又争吵了?

直到有一天,我回老家送年节并顺便替父母打扫一下庭院,父亲不知从哪里得知了我的心结,便坐下来缓缓地为我剖析:你三个哥哥都在我旁边,我们天天都能照面,有他们照应着,你大可放心;每年除夕,他们一家家都会过来坐一坐,聊一聊,我和你妈也不冷清。昨天,你二嫂还过来叫我们去她那里过年、吃年夜饭。你每周回来帮我们料理家务,我和你妈很知足了。你岳父母身边没什么人,过年你们去添添人气,是对的。有了小家之后,妻女就是你的重心,要呵护好经营好,且不可因大年夜去谁家守岁而伤了夫妻感情,看到你们和和睦睦的,我和你妈比什么都开心。

父亲的一席话,让我多年的忧伤涣然冰释;我也由此而豁然开朗,从此能静下心来看春晚了。那年春晚——1998 年的春晚,黄宏与宋丹丹合演的小品《回家》上演后,我就看得特别投入与忘我。人要那虚荣干啥呀?丹丹的这句台词,我至今未忘。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