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0-03-23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等着你吃“柴火饭”

    摘要:因为忙着疫情防控,自从年初一接到紧急电话,进城回单位上班后,我就一直没有回老家看父母了。周末的晚上,吃过晚饭,想到父母,我赶紧打电话给农村老家的母亲,问她,最近你和爸在家忙什么?母亲听了在电话里笑了:

  • 火桶上的新娘

    摘要:三十年前去大山深处搞林业调查,住进了一户山民家里,户主是一对新婚燕尔的年轻夫妇。新娘很漂亮,她坐在一只大红色的新火桶上,乘着夜晚幽幽的灯火,目光温柔地注视着自己的新婚郎君。新郎正在忙碌,他把当天从山上

  • 蹭网(外一首)

    摘要:推开被疫情紧锁的木门一步步攀登门前的大山每跨一步就与天空接近一步山顶上冻红的手扫去岩石上的积雪一朵不知名的花从石底探出向春天扬起了小旗捧着手机收看似乎来自天外的画面破译了知识的二维码她开心地笑了因为梦

  • 大喇叭

    摘要:与村小的门楼和升旗杆并排呈立正姿态多日了它沉默只有恋家的山雀跳着叫着串门疫情防控时期它开口说话了久违的班主任走上空中讲台讲授新课《月是故乡明》先是字正腔圆范读接着声情并茂领读散居在崇山峻岭的山里娃摇头

  • 小何同学

    摘要: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家里的小学生延迟开学。好在“停课不停学”,小何同学在家上网课、各种打卡没闲着。“宅”家时光更没有乏味无聊,因为在这个超长寒假里,我们家迎来了一位新成员,她也终于如愿荣升为姐姐。我们

  • 红菜薹

    摘要:立春日,太阳也仿佛得了召唤,金灿灿的光线带着融融暖意照过来。我看到了红菜薹。在一户户温馨整洁的农家门前,刚刚铲下的红菜薹,紫红油亮的菜杆上,长着紫红脉络的绿叶,在茎的顶端,含着苞或开着小黄花,码放在地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菜薹

   期次:第7316期   作者:□王琼

立春日,太阳也仿佛得了召唤,金灿灿的光线带着融融暖意照过来。我看到了红菜薹。

在一户户温馨整洁的农家门前,刚刚铲下的红菜薹,紫红油亮的菜杆上,长着紫红脉络的绿叶,在茎的顶端,含着苞或开着小黄花,码放在地上或装在一个长形蔑篮子里。一辆白色的载货车旁,村民们正把一袋袋蔬菜往车上装。图上方有一段文字:

“湖北

潜江。诗人沉河家乡。村子里家家户户在地里摘菜放在门前,等待集中一起捐给武汉。”

这是一位诗人老师发的朋友圈。几张图和短短的文字引发了众多的赞许和转发。一位用英文转发的老总诗人说,把它转发国际友人中去,为中国为武汉加油。我知道,红菜薹传递的是温暖和大爱、是整个民族在大难面前携手并肩、凝聚一心的力量。

知道红菜薹,是听在武汉的大姐说的。红菜薹外表鲜丽大气,味道清甜脆嫩,一箸难忘,武汉人爱到骨子里。距大姐家四五站公交车程的洪山是红菜薹的原产地,那里的红菜薹最为有名,可以上溯千年。这“紫干黄花楚中俏”的菜蔬与帝王将相、文人墨客间的许多故事,武汉人如数家珍。大姐回来,也常常说起红菜薹。

红菜薹有性格,像武汉人恋乡土、能吃苦、柔韧顽强。离开武汉的红菜薹,味道就大打折扣。它不怕寒冷,越下雪,味越清甜。而它的生命力,我着实领略过。一次亲戚带了些引种的红菜薹来,没及时吃,过两天有些蔫了。我见这些菜都有花苞,就拿到院子,栽进土里,浇了水。对这些剪断根的菜,我没抱太大希望。但是三四天后,这些“不服周”的红菜薹齐齐地活了,开出了鲜艳的小黄花,而且一连开了十几天,让小院也楚风汉韵了一阵子。后来看到武汉作家池莉的散文《假如你没有吃过菜薹》,

说自己每每面对红菜薹,就觉得是个神迹。老菜薹也会在花瓶养着,让它们盛开半个月,左看右看都别致,红菜薹是她对武汉最深的眷念。这么深情的文字,让我更明白红菜薹在武汉人心中的地位。

而现在,封城下的武汉,红菜薹从餐桌上缺席了。侄子在国外,大姐和姐夫在五楼的家里坚守抗疫。大姐说,因为经常出差,好屯积菜,家里冰箱肉类尚足,但新鲜蔬菜成了奢望。为了减少出门的次数,蔬菜计划着吃,最节省时,一根胡萝卜分两次炒。

此时见到红菜薹,又在网上得知,这是潜江第三次往武汉送红菜薹,之前已捐赠三万多斤。我问大姐,你们能吃到吗?大姐说这些红菜薹,都送往火神山、雷神山建筑工地和金银潭等一些救治病人的医院,

“那些没日没夜干活的工人和冒死工作的医护人员,都是武汉的守护神,应该送给他们!”是的,武汉虽然正受着疫病的煎熬,但有多少不计报酬的付出、不惧生死的奔赴啊!

这是一场十四亿人齐心合力的战斗!大姐说,在英国的侄儿,组织中国的留学生捐款,历经周折从爱尔兰买到三百多套防护服和几百个 N95 口罩,捐给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因为货物入海关后由不同的物流分批运送,英国与中国有八个小时的时差,侄儿为查看物流常常深夜不寐。《武汉伢》歌中唱:

“故乡的土,亲吻过脚丫,如果有一天,她也需要我,搭把手,就过了”。喝长江水长大的武汉伢,身在海外,不辞辛劳,为家乡“搭把手”的拳拳之心让人欣慰。“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这是举国的信念。春天

来了,樱花会烂漫。武汉,这个九省

通衢的繁华城市,将续写它的传说,在熙熙攘攘的街巷,重新升起浓浓的烟火气。

这烟火气里,当然有红菜薹。

(肥西第二中学)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