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0-03-23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等着你吃“柴火饭”

    摘要:因为忙着疫情防控,自从年初一接到紧急电话,进城回单位上班后,我就一直没有回老家看父母了。周末的晚上,吃过晚饭,想到父母,我赶紧打电话给农村老家的母亲,问她,最近你和爸在家忙什么?母亲听了在电话里笑了:

  • 火桶上的新娘

    摘要:三十年前去大山深处搞林业调查,住进了一户山民家里,户主是一对新婚燕尔的年轻夫妇。新娘很漂亮,她坐在一只大红色的新火桶上,乘着夜晚幽幽的灯火,目光温柔地注视着自己的新婚郎君。新郎正在忙碌,他把当天从山上

  • 蹭网(外一首)

    摘要:推开被疫情紧锁的木门一步步攀登门前的大山每跨一步就与天空接近一步山顶上冻红的手扫去岩石上的积雪一朵不知名的花从石底探出向春天扬起了小旗捧着手机收看似乎来自天外的画面破译了知识的二维码她开心地笑了因为梦

  • 大喇叭

    摘要:与村小的门楼和升旗杆并排呈立正姿态多日了它沉默只有恋家的山雀跳着叫着串门疫情防控时期它开口说话了久违的班主任走上空中讲台讲授新课《月是故乡明》先是字正腔圆范读接着声情并茂领读散居在崇山峻岭的山里娃摇头

  • 小何同学

    摘要: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家里的小学生延迟开学。好在“停课不停学”,小何同学在家上网课、各种打卡没闲着。“宅”家时光更没有乏味无聊,因为在这个超长寒假里,我们家迎来了一位新成员,她也终于如愿荣升为姐姐。我们

  • 红菜薹

    摘要:立春日,太阳也仿佛得了召唤,金灿灿的光线带着融融暖意照过来。我看到了红菜薹。在一户户温馨整洁的农家门前,刚刚铲下的红菜薹,紫红油亮的菜杆上,长着紫红脉络的绿叶,在茎的顶端,含着苞或开着小黄花,码放在地

放大 缩小 默认

火桶上的新娘

   期次:第7316期   作者:□鲍安顺

三十年前去大山深处搞林业调查,住进了一户山民家里,户主是一对新婚燕尔的年轻夫妇。新娘很漂亮,她坐在一只大红色的新火桶上,乘着夜晚幽幽的灯火,目光温柔地注视着自己的新婚郎君。新郎正在忙碌,他把当天从山上采摘回来的大筐小箩里的鲜嫩茶叶,在很旺的炭火上用铁锅焙炒后,然后用五只温度高低不等的火盆烤制,每只火盆上都罩着圆柱型的竹火桶。新郎告诉我,下锅焙炒过的茶叶,必须摊平在细篾的烘篮里置于竹火桶上烘烤,几番移动翻覆,直到干燥成绿幽幽的新茶。

新郎说着望着坐在火桶上的新娘,脸上洋溢着幸福表情。他笑着告诉我,新娘刚嫁到大山里来,她不会制茶,也不用上山采茶,这是山里人的习俗,是对新娘的尊重,更体现着山里人体贴温暖的关爱之情。那时虽然是春天,大山里的夜晚仍然寒意袭人,可是我看着那一对幸福的人儿,感觉到内心暖意融融,那坐在火桶上的新娘,仿佛就是新郎烘焙出来的新茶——清香弥漫,秀色可餐。

我老家的冬天,坐在火桶上取暖御寒已经是古老的习俗。我母亲初嫁时的嫁妆,就带来了几只木制火桶,有圆形、方形,还有为小孩特制的喇叭形的。母亲说,我就是站在喇叭型火桶里长大的。可是我的记忆里,大多孩子都是依偎着坐在火桶上的父母亲,安闲温暖地睡熟了,有时坐在火桶里吃着香脆的瓜子、花生、冬米糖……我常常看着母亲在漫漫长夜,坐在火桶上就着煤油灯穿针引线,为家人缝缝补补,做鞋制衣。母亲告诉我,新娘出嫁时,带上刷满红漆的崭新火桶,象征着未来的生活红红火火。在我的老家,我亲眼看着许多新娘出嫁后的幸福生活,她们从早到晚悠闲地坐在火桶上,腿上搭盖一条新薄被,或闭目养神,或嘴里吃着零食,极少有新娘手里忙着活计,有时还与新郎打情骂俏,相视情意绵绵。

有一年冬日,我去徽州某个村落,在一家小饭馆里遇见一位女老板。她是一个善良的女人,把一家老小安排在向阳的屋子里,让他们坐在几个木桶上,老幼衣装整齐,一脸怡然。当时我想,在徽州的崇山岭峻里,屋外的天地朔风凛冽,冬天的阴冷渗透到骨髓里去,只有在温暖的火桶里,在这世世代代陪伴着山里人度过漫长冬季的温馨襁褓里,吃着山核桃,喝着香茶,哼着小调,那才是山民怡然自得的乡俗休闲。因此在徽州有一种说法:手捧苞箩果,脚下一桶火,除了皇帝就是我。火桶是山里人适应自然的生活状态,那种单纯、原始而粗犷的生活愉悦,是现代西装革履人置身空调房间里所感受不到的。从前许多山里的孩子赖在火桶里,在煤油灯微弱的灯光中读书,吃一块块咸菜,啃着金黄的玉米饼,大口喝着充满山野灵性的香茶,那其实是一种滋长生命的幸福,原始而充满灵性。

那位女老板闲聊时告诉我,少女时代的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做一个坐在火桶上的新娘,吃着喝着,脸上充满了幸福的喜悦,哼着歌谣看外面雪花飞扬,憧憬着美好的生活……

(铜陵市义安区文化和旅游局)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