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星河滚烫,因为总有人擦亮星空。
前些日子,在网上看到一张老照片:他着一袭长衫站在绞刑架前,面容平和,凛然大义,尽显国 士 雄 风—— 他 就 是 李 大 钊 。1916 年 7 月,从日本归国的李大钊出任《晨钟报》编辑部主任,表示要“高撞自由之钟”激励青年,惊醒“睡狮”中华。1917 年,听闻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后,他兴奋地写道:“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9 年 6 月,与其志同道合的陈独秀因散发《北京市民宣言》传单被捕,后由安徽同乡作保出狱。1920 年 2 月中旬的一天,一辆骡车缓缓驶出北京城,李大钊化装成赶车的车夫,秘密护送陈独秀南下。数天里,在这辆骡车上,李大钊、陈独秀讨论建立共产党的问题,缔造了相约建党的历史佳话。革命年代里,有那么一群青年用他们的热血擦亮了中国的星空。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有那么些人将青春芳华奉献给了一座座山,一条条河,一个个油田,一间间工厂。
曾看过纪实作家春桃的作品《失忆的龙河口》,文中“刘胡兰连”连长、“五大英雄”之首的许芳华形象让我震撼。许芳华1939年出生在舒城县干汊河镇瑜城村的一个贫民家庭。1958 年 3 月,19岁的许芳华结婚才 3 天就来到龙河口水库建设工地。1959 年,春汛异常迅猛,当大坝升到 50 米高程时,山洪将大坝撕开了一条 20米的大口子,形势万分危急。许芳华领着“刘胡兰连”的姐妹们手挽着手,在急流中筑起了三道人墙。大坝合龙时,肆虐的洪水把许芳华冲出十多米远,幸好抱住一块大石头才免于一难。水库建设时期,许芳华和队友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硬是垒起了一座世界水利奇迹的“粘土心墙沙壳大坝”。龙河口的水灌溉出层层稻浪,下游乡民露出甜美的欢笑。当我们欣赏着龙河口水库(今万佛湖)的粼粼碧波时,又怎能忘记擦亮建设时代星空的先辈们?
而今,80 后,90 后,00 后,也都在用自己的青春书写时代的答卷。
东燕是我的堂妹,小时候常来我家玩。后来,东燕的父亲在县城创办了仁和老年公寓,东燕便去帮忙。2019年,我学校组织去老年公寓开展“根植爱心树,亲近夕阳红”活动,接待我们的正是东燕。她剪了短发,衣着朴素,看起来比同龄人成熟干练不少。“听说哥来老年公寓,我特地来接待你们。我平时在百神庙,很少回来。”原来东燕受父亲影响,2018年,她攻坚克难,在老家百神庙镇建成了舒城县第一座护理院——厚德护理院。
现今,护理院从 100 多张床位发展到 260 张,累计收住 374位失能老人。东燕和小伙伴们用青春为亟需关爱的老人擦亮了星空!
这样的感人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在日前参加建团百年主题团日活动,金寨县希望公益服务中心理事长周玉梅分享的故事让我动容。
周玉梅是金寨县花石乡人,希望工程早期受益者。18岁那年,周玉梅赴上海打工,经过一路打拼,她从普通职员做到了企业高管,还获得“上海市优秀青年标兵”和“农民工先进个人”等荣誉。2015 年 4 月,共青团金寨县委筹备成立安徽首家希望公益服务中心——金寨县希望公益服务中心,邀请周玉梅担任理事长。“我是希望工程资助的学生,能有今天,离不开希望工程。我要尽一份力量,把这项爱心事业传承好。”周玉梅毅然返乡开启了新征程。六年来,公益服务中心募集爱心物资及爱心款近亿元,组织并开展公益捐赠活动数百次,资助贫困学生近 7000人。周玉梅用她的回眸与守望擦亮了渴望读书孩童们的星空。
每个人的青春都是人间琳琅,每一片星空都值得深情凝望。愿我们携手擦亮时代的星空,让盛世光华永远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