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2-06-06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请到古城和州来

    摘要:和县古名历阳,因“县北有历山,县南有历水”而得名。距离历山不远处的汪家山北坡,有个天然洞穴——“龙潭洞”。40多年前,此处出土一具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化石。经鉴定,属于3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证明长江中下游

  • 与屈原为“邻”

    摘要:身为皖南陵阳人,每到端午,心中的屈原“情结”就浓厚起来——他流放陵阳9年,曾在陵阳河畔东山湾一棵古老槐树旁(距陵阳汽车站400米)搭棚而居(人民教育出版社80年版《高中文学课本》注释)。据传,此处曾竖

  • 古诗里的童趣

    摘要:在中国古诗海洋里,以童趣入题屡见不鲜。每每细读,常为儿童的无邪、率真与可爱,忍俊不禁。做家务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件乐事。“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宋代诗人范成大的

  • 迷人的杨三寨

    摘要:夏初,我慕名探访了杨三寨。山寨远看如伞,近看似城,一峰孤耸,四面如削,岩石对峙如笋,矗立天地之间,伟岸挺拔。至今,它仍是未完全开发的处女地。同行的舒城晓天友人介绍:“百善孝为先,杨三美名传。”华东第一

  • 热爱陆冠京/提供

    摘要:

  • 抬阁肘阁:沿淮民间艺术奇葩

    摘要:正阳关,一个厚重而充满诱惑的名称,早在东周中期已具雏形,是一座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淮南古镇。正阳关文化底蕴深厚,民间文化丰富多彩,其中最能凸显正阳关民间艺术魅力的是被誉为沿淮民间艺术奇葩的抬阁肘阁,

放大 缩小 默认

迷人的杨三寨

   期次:第7849期   作者:□潘代怀

夏初,我慕名探访了杨三寨。山寨远看如伞,近看似城,一峰孤耸,四面如削,岩石对峙如笋,矗立天地之间,伟岸挺拔。至今,它仍是未完全开发的处女地。

同行的舒城晓天友人介绍:“百善孝为先,杨三美名传。”华东第一孝山——杨三寨,就在这东西溪乡杨三寨村境内,地处舒霍交界处,属于大别山余脉。北通东石笋,西连白马尖,东南遥望万佛山、万佛湖……

夜雨过后,山色空蒙。沿着蜿蜒的羊肠小道,我们抓树枝攀岩石,艰难行走一大段弯路之后,来到了“一线天”。

一线天下,峰高路陡,长约百米,高达数丈,窄处仅能容得下一人通过。双手或紧抓藤蔓,或勾住钟乳石,一步一步地勇敢向上挪动。越往上走越感受到一股凉气迎面而来,那冰爽的快感瞬间带走了疲乏。触摸着两旁凹凸不平、棱角分明的岩石,一种厚重的历史感直抵心扉。

顺着石壁仰望一线天,一条玉带似的蓝天映入眼帘。

“绿树初芽天一线,白云千载空悠悠”。此刻,万籁俱寂,背倚石壁,静视苍穹,你会忘却尘世间一切烟云,“望峰息心,窥谷忘反”,心如止水。站在顶部,面对长空大喊,空谷传响,回音萦绕,如入仙境。出了一线天,向西南远眺,漫山遍野之中,镶嵌着一朵朵不知名儿的野花,粉的、白的,东一块西一块,呼应着山下成片的翠竹,犹如给巍峨的杨三寨绣上了艳丽的裙裾。

继续往东探秘,摸爬一段近似栈道的石壁路之后,前行四五十米,一座寨门巍然耸立——东寨。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彰显着杨三古寨的威严。

我小心翼翼地翻越寨门,忽然石洞大开。举目仰望,寨壁石洞如窗。进一洞,见百洞,大洞套小洞,小洞绕大洞,大洞能容千人起舞,小洞只纳两童酣睡。洞随山势忽上忽下,或左或右,随处可见。洞外有奇景,洞内天地宽。灰褐色的洞壁,麻溜溜的乳石奇形怪状,让人目不暇接。微风袭来,一股凉气氤氲在空荡荡的洞中,平添了幽深与神秘。棋盘洞,状如棋盘,相传是仙人与杨三对弈所留。寨王洞是杨三的聚义厅和卧室。洞内面积较大,高约一丈,似乎能容百千人。在无法攀越的峭壁上,还有藏宝洞、铜锣洞、仙人洞、观音洞……传言有七十二洞,洞洞奇绝别有洞天,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惊叹。终于爬上山顶了。沿着一块稍缓的野茶地向东南方向移步,便来到了神奇的山寨天池。它面积不大,长约七八丈,宽一丈有余,椭圆形。池水清澈见底,阳光穿过树梢洒下的万道银光亲吻着水面,池中的小红鱼三三两两嬉戏闲游,乐享天池里的静谧时光……清池、鱼影、山光、天色,共同渲染出一幅唯美的山水画卷。

走出山寨天池,站在寨顶仰望艳阳长空,光芒四射。环顾群山烟云,山峦叠翠,黛峰起伏,绿树劲草,山花飘香,顿觉心旷神怡。

好一方仙境胜地,好一个迷人的杨三寨!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