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2-06-06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请到古城和州来

    摘要:和县古名历阳,因“县北有历山,县南有历水”而得名。距离历山不远处的汪家山北坡,有个天然洞穴——“龙潭洞”。40多年前,此处出土一具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化石。经鉴定,属于3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证明长江中下游

  • 与屈原为“邻”

    摘要:身为皖南陵阳人,每到端午,心中的屈原“情结”就浓厚起来——他流放陵阳9年,曾在陵阳河畔东山湾一棵古老槐树旁(距陵阳汽车站400米)搭棚而居(人民教育出版社80年版《高中文学课本》注释)。据传,此处曾竖

  • 古诗里的童趣

    摘要:在中国古诗海洋里,以童趣入题屡见不鲜。每每细读,常为儿童的无邪、率真与可爱,忍俊不禁。做家务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件乐事。“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宋代诗人范成大的

  • 迷人的杨三寨

    摘要:夏初,我慕名探访了杨三寨。山寨远看如伞,近看似城,一峰孤耸,四面如削,岩石对峙如笋,矗立天地之间,伟岸挺拔。至今,它仍是未完全开发的处女地。同行的舒城晓天友人介绍:“百善孝为先,杨三美名传。”华东第一

  • 热爱陆冠京/提供

    摘要:

  • 抬阁肘阁:沿淮民间艺术奇葩

    摘要:正阳关,一个厚重而充满诱惑的名称,早在东周中期已具雏形,是一座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淮南古镇。正阳关文化底蕴深厚,民间文化丰富多彩,其中最能凸显正阳关民间艺术魅力的是被誉为沿淮民间艺术奇葩的抬阁肘阁,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诗里的童趣

   期次:第7849期   作者:□杨金坤

在中国古诗海洋里,以童趣入题屡见不鲜。每每细读,常为儿童的无邪、率真与可爱,忍俊不禁。

做家务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件乐事。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宋代诗人范成大的《夏日田园杂兴·其七》一诗描写儿童学种瓜的天真情趣。袁枚的《所见》中描绘一个惬意的牧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牧童或放声歌唱,或闭口捕蝉,自由做一切事情,找寻自己的快乐。宋代诗人雷震的《村晚》:“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传神地刻画了一个牧童,在夕阳西下“信口”吹出那“无腔”之调,童趣尽情流淌出来。

游戏带给童年无限的快乐。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的这首经典名诗,儿童节里捧在眼前,如一朵花瓣点缀了时空,举手投足之间,让人走进了快乐的童年。清人高鼎在《村居》中写道:“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早春二月,青草渐长,一群活泼的孩子们放学早归,放起了风筝。

热情好客少无定性,有遇人不答的羞涩,也有大方应对的热情。读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全诗只有28个字,生动地塑造了儿童热情好客形象。唐代的崔道融在《溪居即事》中:“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就是在描绘春风中的小渔村溪水边的童趣了。

跟男孩相比,女孩们则文静多了。唐代诗人施肩吾的《幼女词》:“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六岁的小孩模仿大人堂前拜月,认真样子叫人怜爱。女孩子的游戏很丰富:李白《长干行》中的女孩“折花门前剧”;施肩吾笔下的女孩“初学箜篌四五人,莫愁独自声前足”;李清照《点绛唇》的女孩是“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还有一类童趣诗是儿童自作的,以自己的眼光看世界。最著名的莫过于《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读着这些诗词,清新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每一首诗词里,仿佛都有我童年的影子。那些充满童趣的童年记忆,又浮现在眼前,令人陶醉。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