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芜湖市“干净办”8月初发布一则公告,称将会同属地政府和主管部门,结合实际最终推选出若干“最不干净”商业街、背街巷。市民可以通过若干网络平台的随手拍功能上传视频、图片、文字等信息进行网上投诉推选。
为给市民营造安全、干净、整洁、有序、设施完好的城市环境,打造“近悦远来”的一流营商环境,像芜湖一样,全国不少城市均在打造“最干净城市”,具体点位包括最干净道路、最干净小区、最干净公园景区、最干净公共单位、最干净菜场、最干净公厕等。而芜湖既要推选“最干净”公共场所,也要推选“最不干净”公共场所,从正反两方面发力,无疑更到位一些,相信也更能出成效。
于公共场所而言,能够荣获“最干净”,当然脸上有光。但对于那些不太干净甚至“最不干净”的公共场所,“最干净”公共场所的推选,似乎与它们无关,它们照样可以不思进取、不图改变。而推选“最不干净”公共场所,则不同了,相当于将那些不太干净甚至“最不干净”的公共场所置于聚光灯之下,进行反向倒逼,若不思进取,不改变自身存在的问题,就可能被推选为“最不干净”,进而被曝光和问责。如此一来,就能倒逼脏乱差的环境得到真正改善。
此外,无论是推选“最干净”公共场所,还是推选“最不干净”公共场所,芜湖都是鼓励市民“大家找、大家拍、大家评”,这是变“关门评”为“开门评”。公共场所是人们交流交往、生活娱乐的重要场所,是展现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公共场所如果脏乱差,会严重影响市民的生活质量、城市的文明形象,甚至可能破坏生态环境。比如公厕脏乱差,势必造成市民如厕难;菜场脏乱差,势必暗藏食品卫生安全隐患。对此,市民感同身受,最有发言权,理应将评价权交给市民,以提升市民的满意指数。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芜湖计划对“最不干净”与“最干净”公共场所进行同步同台授牌。如此正反对比、反差鲜明地进行授牌,能促使相关工作做得差的公共场所化羞愧为动力,拿出扎实的整改举措,甚至可能实现“摘帽逆袭”。
一句话,既“评优”又“评差”,在让部分公共场所“长脸”时,也能让部分公共场所“丢脸”,“紧箍咒”作用无疑会更明显,因而,推选“最不干净”公共场所,这样的“反弹琵琶”整治思路,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