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8 月 24 日上午,记者从“安徽这十年”生态环境专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安徽考察时殷殷嘱托,始终把“好山好水保护好”作为重要任务,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这十年,我省坚持聚力攻坚,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人民群众生态获得感明显增强。全省空气、水环境质量连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2021 年,全省 PM2.5 平均浓度为34.9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32.7%;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83.5%,总体水质优良比例较2012年上升 10.6 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由 11.4%下降为零,城市黑臭水体全部消除。公众生态环境满意率屡创新高,2021年达93.4%。
这十年,我省坚持源头发力,绿色低碳发展不断加快,引导结构优化升级取得显著成效。十年来,全省碳排放强度降低了21.3%;单位GDP能耗下降了31%。全省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比重下降 14 个百分点,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高26.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由 2012 年 34.8%、18.1%提高到2021年的45.7%、41%。
这十年,我省坚持迎难而上,三大保卫战纵深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力度持续加大。十年来,35 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全面淘汰,钢铁、火电等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和水泥行业地方标准全面执行,机动车国六排放标准全面实施。纵深推进长江保护修复,长江流域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提高到 92.7%,干流水质稳定在Ⅱ类;巢湖主要入湖河流水质全面消除劣Ⅴ类;淮河干流水质优于Ⅲ类;新安江黄山段入选全国首批美丽河湖,水质优良比例始终保持 100%。土壤污染防治全面推进,风险防控机制不断健全,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均实现安全利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这十年,我省坚持生态优先,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绿色生态屏障织密筑牢。率先探索的林长制经验推广到全国,实施平安、健康、碳汇、金银、活力“五大森林行动”,建设长江、淮河、江淮运河、新安江生态廊道和皖西大别山、皖南山区生态屏障,全省森林覆盖率超过3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十年禁渔”严格落实,水中国宝长江江豚逐嬉皖江,鸟类国宝东方白鹳展翅巢湖,扬子鳄扩繁到1.4万余条。
这十年,我省坚持服务大局,保障经济发展坚定有力,为企优环境氛围更加浓厚。生态环保领域 40 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程网办,行政许可事项承诺办结时限压缩至法定时限 30%左右。开展环评审批与排污许可“两证合一”改革试点,项目审批实行告知承诺制度。动态建立重点项目环评审批服务清单,专人对接保障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
这十年,我省坚持主动作为,环境治理体系日益健全,生态环保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制订《安徽省碳达峰实施方案》,设立“双碳”科技创新专项,有序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建设“数字安徽-智慧环保”基础平台,入选全国“智慧环保创新案例”。
(本报记者 胡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