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2-10-31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段萍:用爱岗敬业谱写青春之歌

    摘要:勘察公交站点、写汇报材料……10月2日,段萍一如既往地坚守在岗位上。当天下午3时,身体不适已多时的她,请假后由同事送回家。晚上9时,噩耗传来,她不幸离世。生命永远定格在42岁。她把生命最后一点力量献给

  • 滁州:加紧施工备战冬季用电高峰

    摘要:10月26日,由安徽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和滁州市供电公司承建的500千伏同乐变电站至220千伏儒林变电站输电线路工程成功跨越合宁和滁州西两条高速公路,进入架线施工收尾阶段。该工程总投资1.09亿元,是省

  • 第一台皖南电机诞生记

    摘要:(在对皖南电机元老管定泉老先生的采访中,他口述了第一台皖南电机诞生的过程。)时间过得真快呀,一晃六十年过去了!六十多年前,我作为一名技术人员,曾参与组建泾县中心机械厂。1962年,机械厂与商业小五金厂

  • 黄山区:“三公里”就业圈让就业服务“不打烊”

    摘要:本报讯今年以来,黄山市黄山区大力推动“三公里”就业圈建设,通过扩大岗位供给、落实落细稳岗就业政策等方式,着力解决社区“三公里”内困难群体就业不充分、劳动用工信息不对称等突出问题,促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

  • 绩溪县:“三公里”就业圈全覆盖稳就业

    摘要:本报讯“我在等公交车看到的,随手就扫了码,没想到真的会给我推荐工作!”近日,绩溪县华阳镇来苏社区市民胡先生感慨地说。几天前,胡先生在等公交车时,站牌上“三公里就业服务平台”的宣传海报吸引了他。胡先生一

  • 庐阳区:“三公里”就业圈把岗位送到家门口

    摘要:本报讯今年以来,合肥市庐阳区积极开展暖民心就业促进行动,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智能信息技术,推深做实社区“三公里”就业圈,着力解决企业“招工难”和群众“就业难”问题,把为民办实事、为企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一台皖南电机诞生记

   期次:第7948期   

(在对皖南电机元老管定泉老先生的采访中,他口述了第一台皖南电机诞生的过程。)

时间过得真快呀,一晃六十年过去了!

六十多年前,我作为一名技术人员,曾参与组建泾县中心机械厂。1962 年,机械厂与商业小五金厂合并,更名为泾县农机修配厂,我被任命为厂党支部书记。1968 年,修配厂更名为泾县农电机厂。1973 年,泾县农电机厂分开,泾县电机厂成立,我服从组织安排,到泾县农机厂当了厂长。

我今年已经九十一岁了,但这些跨越了半个世纪的峥嵘岁月依然难以忘怀,回想起来令人感慨万千。如今,农机厂已不复存在,皖南电机却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泾县的骄傲。我虽然离开了电机厂,但1967年参与试制第一台JO2电动机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1967年初,当时的省机械厅从“抓革命、促生产”的需要出发,准备在皖南选址开办一家电机厂。机械厂选派30名工人到合肥电机厂培训,学习制造电机技术,由陈根喜、汪炳煊带队负责大家的后勤保障,张旺泰负责技术。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安排的,真是一点不假。1967年初秋,当时的泾县县委书记和工业局局长陪同国务院领导到机械厂视察,当他们看到厂里自制的一台“土洋结合”的3米龙门刨床时,他们很满意。那时我说,我们要生产电机,要有自己的产品。他们看到厂里工作做得还不错,工人干劲也足,当即口头表示赞同。

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

厂里立即决定,从正在合肥学习的工人中,抽调汪炳煊等技术过硬的五名职工至芜湖地区宏大机器厂,借用他们的图纸、模具和设备,加紧试制电机。试制过程中,我们的一名工人由于操作不慎,将借来的钻头打坏了,我知道后赶去看,“怎么这么不小心呢?这不是要命吗?”我又气又急,当场严厉地训斥了那个工人。工具搞坏了不仅要赔偿,最关键是耽误试制进度啊!钻头坏了,试制工作还是要做。万般无奈下,我只好再去和宏大机器厂的人商量。万幸,对方非常体谅我们的难处,又慷慨地给了我们一个新钻头。大家又继续干起来。

终于,JO2小电机制造出来了,后经省电机检测中心检验全部合格。检验合格证一拿到手,我便立即向厂里和县里汇报。一个月后,我们接到了通知,要厂里去上海参加全国电机行业情报会。当时,我们真是喜出望外。会议结束之后,省里对泾县农机修配厂生产电机给予了支持。

第一台 JO2 电机的试制成功,在今天来看,或许不算什么,但在五十多年前一穷二白的条件下,在一个没有工业基础的小县城,能迈出这一步,真的是太难了。

第二年,也就是 1968 年,厂更名为泾县农电机厂。虽然只是几个字的差别,却宣告着泾县的电机生产像一颗萌芽探出头来。此后,“皖南电机”沐风栉雨迎难而上,取得了许许多多骄人的成绩。我衷心祝愿公司能越办越好,在世界制造业中,为我们的祖国争取更大的荣光。(杜国庆)

(该文获全省机械冶金系统“喜迎二十大 建功新时代”职工征文活动一等奖)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