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2-10-31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露水汤汤

    摘要:已经过了霜降,江南还没有一丝冷意,看来近期是不会有霜了。霜降无霜,多少是件让人遗憾的事。今天早上,从牡丹园经过时,看见牡丹将要枯的叶子上湿湿的,颜色明显深了一些,不是灰白的颜色,而是有些黝黑的颜色,显

  • 被幸福充盈

    摘要:清晨,被声声清脆的鸟鸣惊醒,拿过手机看看时间,穿衣下床,顺着鸟鸣声寻找,见有两只黄褐色的小鸟正站在窗外的空调主机上,啾啾叫个不停。听着鸟鸣声,想起了文友阿二的一句话:“所谓幸福,就是每天清晨都能被鸟鸣

  • 拐角米粉

    摘要:也许是秋燥上火了,嘴唇在进食时被牙齿咬了一下,接着便是持续一周的口腔溃疡。每次进食溃疡处都以疼痛的方式提醒我,吃的时候淑女一点,不要狼吞虎咽。这天到了午饭时间,我琢磨疼痛和所进食物的关系,想起不需要咀

  • “遍地英雄下夕烟”

    摘要:朋友通过微信发来一张图片,说,从800米的空中视角,我看见大伯在秋收了。图片是无人机航拍的。点开一看,是大片大片的橙黄,犹如摊开的鸡蛋饼,平铺在辽阔的大地上。将图片再放大,果真看到收割机上坐着一个人,

  • 新词见证合肥十年蝶变

    摘要:时代不停变换间,衍生出不同的词汇。这些新出现的词汇富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有着与时俱进的现实意义。令人惊叹的,我们有幸生活在合肥这座以绿色著称的城市,正以惊人的速度“蝶变”了,刷新我们对这个纷繁艳丽世界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遍地英雄下夕烟”

   期次:第7948期   作者:□疏泽民

朋友通过微信发来一张图片,说,从 800 米的空中视角,我看见大伯在秋收了。

图片是无人机航拍的。点开一看,是大片大片的橙黄,犹如摊开的鸡蛋饼,平铺在辽阔的大地上。将图片再放大,果真看到收割机上坐着一个人,样子很像朋友的大伯束海。十几年前从外地回乡创业,承包1000亩农田,成立了海洋家庭农场,种稻养鱼,前年我在他的家庭农场见过面。

朋友说,这个周末,带你再去。

再次见面,是在一望无际的田野里,四台联合收割机分布在不同的田块忙于收割,束海古铜色的脸上多了一丝喜悦的笑容。他将联合收割机开到田埂边,展开输粮管,向停在路边的农用车车厢里卸粮。金灿灿的稻谷,瀑布一样“哗哗”地淌下来,声音很好听。

朋友是个摄影发烧友,他从私家车后备厢里取出无人机,展开机翼,放在田埂上,按动操纵按钮,无人机便腾空而起,蜻蜓一样在稻田上空游弋,悬停,复而麻雀一样蹿到更高的天空,直至越出我目光所及的视野。

稻子长得真好,一片又一片,像硕大无朋的金黄色蛋糕,等待收割机切割。尤其是糯稻,个头虽不高,但长得密、齐整,椭圆形稻谷粒粒饱满,沉甸甸地排列在穗头上,让人看着欢喜。今年虽然遭遇伏旱,但是这里高标准农田建设得好,干渠支渠织成排灌网,水稻得到灌溉,束海的千亩家庭农场里,呈现一派丰收景象。

午饭是在田埂上吃的。秋收时节,农场里人手不够,就预订了盒饭,送到田头。束海打了几个电话,附近三台收割机就熄了火,三位机手匆匆走来,折叠式小餐桌打开,饭菜摆上来,一人一份。三位机手,两位是本村的,另一位是邻村的,他们和束海一样,都是丰登农机合作社成员,这些年靠农业机械化奔小康,还带领群众一起致富。

来到丰登农机合作社大院,这里的水泥晒场上堆放了数千吨稻谷,如一座座金字塔。钢构厂房里,两组烘干机正在鼓着热风,对稻谷进行烘干。朋友打开笔记本电脑,导入无人机航拍的图片和视频,剪辑后发到朋友圈。

点开朋友航拍的视频,一轴秋收的立体画卷在眼前铺开,每一帧画面都令人震撼。橙黄色为主色调,夹杂着几颗葡萄状的翡翠绿和几根白色线条,那是村庄、农机合作社大院、池塘和乡道。四台带红色顶蓬的收割机,甲壳虫般慢慢爬行,切碎的秸秆吐出来,一圈圈铺排在收割后的稻田里,如蜘蛛织网,远观像磨齿,像树桩的年轮,如梵高的油画。

我从来没有从 800 米天空俯视过大地,从没有见过800米天空下如此辽阔壮观的丰收场景。朋友借束海的话说,现在种田用上了高科技,犁田、插秧、植保、收割、干燥,分别用上旋耕机、插秧机、植保无人机、联合收割机、粮食烘干机,不仅减轻了劳动强度,还提高了效率,提高了收成,真的是“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啦!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