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 80 多家绿色纸塑制造企业,年出口创汇超 8800万美元,行业从业人员超过万人,建成 20 万平方米产业园;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绿色纸塑产品出口加工基地、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新型纸塑)、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新型纸塑)……
近年来,安庆市怀宁县马庙镇紧紧围绕建设“全国知名纸塑制品之乡”目标,着力“解锁”纸塑产业密码,致力于打造纸塑百亿级产业集群,推进纸塑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纸塑产业“裂变”增长。
绿色纸塑产业从“国内”到“国际”
10 月 30 日,在怀宁县马庙镇芊芊纸业有限公司,几名阿曼、德国、美国的客人通过手机连线在车间“考察”。
“由于受疫情影响,我们都是通过网上与客商交流,今年已有40多批外国客商‘来’公司洽谈业务。因为我们产品的高质量、环保性,使其在国际市场占有率很高,吸引了不少外国客商。今年预计公司出口创汇1500多万美元,增长了 200%,今年突破 2000 万美元应该没有问题。”企业负责人黄胜介绍说。
芊芊纸业产品远销欧美等高端市场,年产值超过一个亿,产品还通过欧盟标准认证,从2010年拥有自主经营出口权后,公司累计出口纸杯 30 亿只,出口创汇近亿美元。
同样,马庙镇双羽新材料包装有限公司厂房里,总经理张翼飞和工人们忙得热火朝天,正在将一箱箱捆绑好的塑料饭盒和彩色塑料管装车发往国外。
过去,马庙镇纸塑产业在鼎盛时期,几乎家家都是“生产车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靠手工的纸塑业进入到“微利时代”,面临重新洗牌,该镇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方式,多举措促进纸塑产业不断转型升级,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开展产学研合作,逐步实现“绿色转身”。近年来,马庙镇纸杯生产厂家一致瞄准和开拓国际市场,研发出符合国际市场的纸杯产品,目前拥有自主经营出口权的纸杯生产企业25家,全镇年生产纸杯量45亿只,直接或间接出口创汇近亿美元。
绿色纸塑产业从“制造”到“智造”
全自动生产过程中,纸杯在透明管道里“飞来飞去”,生产线末端的自动检测仪逐个检测产品是否有脏污、残缺等缺陷,确保每只纸杯符合标准要求,不仅提高了准确度,而且极大地节约了人力和物力。在马庙镇芊芊纸业有限公司的智能化生产车间里,新购进的纸杯成型机正高效运转,而车间里工人寥寥无几。
“升级之前,我们 4 个人服务一台设备生产。设备升级以后则达到了一个人服务 4 台设备,车间人员大大减少,更解决了以前用工难的局面。”该公司总经理黄备胜介绍,“目前,我们拥有各类智能化生产线100多条。”
在马庙镇育儿村,一家三名研究生回村从事创业成为美谈。今年 39 岁的王玮是 2010 届重庆邮电大学研究生,2013年辞掉上海的工作回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王玮的妹妹王娟是 2011 届重庆大学研究生,妹夫祝红林是2011 届兰州大学研究生,他俩在 2016 年回到家乡和王玮一起创业。
王玮投资1000多万元,征地30亩将家里老厂房搬迁到马庙镇纸塑基地,同时将低端设备全部升级为中高端设备。规模化工厂的建成,让王玮信心满满。“新建后工厂自动化、集约化程度高,所生产的高档纸杯全部出口到中东、欧美国家,同时带动本地近百名群众就业,月平均工资3000元以上。”
“在三名研究生的带动下,马庙镇返乡创业大中专毕业生已有120多人。在这群‘头雁’引领下,进一步提振了返乡人员创业的精气神,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鲜血液。”马庙镇党委书记汪敏说。
绿色纸塑产业从“集聚”到“集群”
为进一步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发挥集群效应,怀宁县马庙镇创建绿色纸塑制品产业园区,园区占地 300 亩,分三期开展建设,已经入驻12家规上企业,产品主要有高档纸杯、杯盖、吸管及无菌软包装、工业擦拭纸等。目前纸塑产业园占地12.8万平方米的三期正在建设。
马庙纸塑制品产业集群企业生产线150余条,年产纸塑制品100万吨,企业资产总额达到25亿元,创产值81亿元,年出口创汇超 8800 万美元,行业从业人员达 1 万人,是当前省内最大的纸塑产业园区。
近年来,马庙镇纸塑制品行业发展势头迅猛,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纸杯出口生产基地,纸塑产业已从过去简单的作坊式生产,发展成为包括各类纸塑制品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在内的全产业链;产品从简单的纸质包装发展到环保易降解、液体食品无菌纸塑包装等上百种绿色纸塑产品。目前,围绕马庙镇周边发展的纸塑制品相关企业集聚了 100 多家,形成了完善的纸塑生产体系,纸塑上下游关联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初步形成了以纸塑制品为核心的现代化出口加工基地,集聚成以芊芊纸业、三环康乐、应洁利新材料为龙头和骨干企业的产业集群,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檀志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