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的夏天,于敬怀揣激情与梦想,从马钢技校烧结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原马钢第三烧结厂。专业对口,他很高兴,也坚定了信心,“一定要干出个样子!”
于敬告诉笔者:“要干出个样子,关键在一个干字,就是要付出常人不想、不愿、不能付出的努力与汗水。”
新烧结机刚刚投产,正处于调试生产阶段,于敬心想这是学习真本事、真能耐的难得机遇,必须牢牢抓住。于敬全身心投入到火热的试生产之中。他曾经连续半个月蹲守现场,全神贯注,不放过任何一个现场学习的机会,揣摩烧结设备结构和性能,向工程技术人员和现场师傅请教。在场的领导和同事劝他回去休息一下,他笑着说:“没事,我年轻,这么好的学习机会不能放过……”
凭借在学校掌握的扎实基本功,加上勤学好问、吃苦耐劳,于敬在很短的时间内便熟练掌握了现场操作技能,但 1、2 号烧结机投产过程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让他感觉到知识贮备有限。他暗下决心,必须下大力气提高操作技能与专业理论水平。
“熟悉你的职工都说你爱较真、非常注重细节,喜欢追求完美和极致。你怎么看待职工的评价?”面对提问,于敬说:“1万小时定律听说过吗?1 万小时的锤炼才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大师的必要条件。”他立足岗位,把“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精神发挥到了极致,以业绩让领导信任、让同事信赖。
2007 年 4 月,原马钢二铁总厂委派于敬带领烧结团队到浙江宁波北仑港建龙钢铁430m2 烧结机新建开工投产调试。前期于敬已帮助建龙钢铁工人进行烧结实习培训,同时协助建龙编制了各类操作规程及烧结机冷热负荷试车预案。于敬带领的烧结团队到达当晚就开始调试烧结机试车运行。团队人员对关键操作点监控调试和把控,于敬总协调指挥开机,烧结机热负荷投产一次性成功。
在建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于敬兢兢业业,协调建龙生产技术室烧结生产达标工作,帮助建龙岗位工人进行各类生产操作预案学习培训,使他们能及时上岗操作。由于出色地完成了烧结机热负荷调试和各类功能测试,烧结机快速达产达标,建龙许诺高薪要于敬留下。于敬婉言谢绝道:“我是马钢培养出来的,我要把我的情感、技术与汗水奉献给马钢……”
33 年来,于敬用执着、严谨和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铸造了不凡的人生。截至目前,于敬创新工作室完成公司级科研项目 4 项,获得马钢发明专利 9 项、实用型专利 15 项、总厂先进操作法2 项,提出合理化建议百余条。其中,《烧结过程热量分布调优技术研究与应用》在第二十五届全国发明展览会获得“发明创业奖项目奖”银奖;《基于绿色生态设计的大型烧结机立体调优提质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省科学技术三等奖;《烧结终点操作控制模型创新应用》获得宝武优秀岗位创新成果一等奖。据统计,他的各类创新攻关成果为企业直接创效达 6000 多万元。2017 年他被聘为“马钢首席技师”,2018 年被马鞍山市授予“于敬技能大师工作室”,2020 年荣获“马钢工匠(工人发明家)”称号,2021年荣获马鞍山市五一劳动奖章。
成功没有捷径,在于敬的人生字典里没有“投机取巧”“喧哗浮躁”,有的只是专注、敬业、坚守。于敬说:“没有什么比工作更珍贵,因为它给人一个生活的目标。我的根在马钢、在炼铁总厂,我用心用情做事,只源于内心的那份热爱与感恩。”(程军)(该文获全省机械冶金系统职工征文活动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