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皮肤过敏,脸上起了几处疱疹,除了给脸部喷点水,不能涂任何化妆品,所以近来我是素面朝天。这让我一开始很不习惯,甚至害怕走出家门,去面对外界的目光。
当我放弃涂抹,素颜出镜,在面对别人和平常一样的眼光时,我才知道,原来所谓的化不化妆对于别人来说,一点也不在意,在乎的只是自己。所以说,尊重自己,做好自己,活出自己才是最明智的。
秋,像个走过了半生的人,眉宇间明净淡然,举手投足简练沉稳。懂得了失去和得到都很平常,就像春天的花开花落,夏天磅礴的热烈;也懂得,生命就是一条河,不管遇到什么都在唱歌——边行边唱,永不回头。
去田野里走一走,风闲情逸致地吹着。作物的叶子一般都萎落了,可是果实却精神抖擞地舒展着。比如雪白的棉花,挑着寂寞的辉煌。不久,它就会贴近你的身体,只是不知,我们能不能嗅到那柔软的母亲般的味道。
我时常有种奇怪的感受:我的有些文字明明写的是过去,或者只是当下,但却远远地走在我的生活前面。那种思想的清新通透也许是人性童真中泛起的灵机。
走在尘灰满面的中年里,一不小心却会陷入到一种精神危机之中。不仅是文字,只怕连自己,纵使相逢也不识。画地为牢作茧自缚,也明白自助者天助之,最终能跳出来的只有靠自己。人们常会犯自以为是的错误,以为有了经验不再重蹈覆辙,那其实是高估了人性或是低估了人生。如何解决和自我相处的问题应该是每个人贯穿一生的课题。智慧、修行、能量等等这些都是动态的词语,事物都是在运动之中的,变化是常态不是吗?
要学会调整——看世界的角度,和面对生活的态度。所以我停止了过多的思虑,而转为行动。比如在这个温煦的秋日,我给自己放一天假,一个人沿着绣溪河边慢慢地走,阳光把整个人照得暖洋洋的,那些秋天的草木安详地让人想做梦。101 岁的银杏树还站在藤萝身后,10 多年前我看到她惊艳之余写了一篇文章。那时候儿子还在旁边的滑滑梯上玩,现已读大三。还有 20 多年前,我站在假山上昂着头拍照,目光灼灼里都是诗和远方。那时候我刚上师范,青春澎湃,觉得传奇无处不在。当目光掠过眼前的山水,我看到了时光的匆促,还有生活的重量。
越过千山万水,寻觅精神家园。在纸页间抒写过诗和梦,在人世间跌跌撞撞前行……走过小半生,原来我还是当初那个少年。于变幻莫测中安抚动荡的灵魂,于悲喜交集处守着一颗感恩的心。终于明了,悦纳平凡的自己。
迎着新鲜的阳光,我可以微笑的,素面以对,不辜负这恬淡的秋天,和匆匆的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