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敲扳手一声,升油缸,两声则是油缸降……”日前,中能建安徽电建一公司甘肃正宁项目塔吊安装作业小组现场交底时,小组负责人罗勇说:“特殊时期,咱们用敲击扳手来沟通吧。”
疫情防控要求作业间距保持 1 米以上,全程戴口罩。作业间距好办,大家散开作业,你装螺栓,他清理销轴上的泥沙,各干各的。问题是以前干活时说句话大家都听得一清二楚,眼下散开作业,又戴着口罩,罗勇安排活时只能连喊带吼,大伙还嚷嚷说听不清。
作业时罗勇说话最多,连喊带吼,工间休息时大伙都说他声音有些嘶哑了。青工小张说:“有办法了。”他从工具包里拿出剪刀在备用口罩剪了一刀,递给罗勇。大伙都说,这是馊主意,戴上它等于没戴。
小张又出主意,学起重指挥信号,打手势。大家摇头,起重指挥吊车起钩、松钩和转向,简单,而安装塔吊作业内容太多,仅附件组装就十来项,咋打手势?
有人建议吹哨子,罗勇试了试,大家都不知道哨音的含义。“算了,还是连喊带吼吧!”一天下来,附件组装结束,大家的嗓子都哑了。
收工时,罗勇让大伙都想想办法,明天顶升加节,是塔吊安装最危险的环节。他担心戴口罩吐字不清,听错了误操作出事故。
他正在发愁时,同学微信群里有人说,老家河边的铁匠铺拆了,再也听不到叮叮当当的打铁声。这句话让罗勇灵光一闪,对呀,可以借鉴打铁的匠人敲击小锤,助手听声音便知道大锤锤击哪个部位。
罗勇说:“咱就用扳手来‘说话’,扳手每个人都有,敲击的声音清脆,也好记。”小张说:“感觉像谍战片里的发报,干脆咱们就编一套工地‘摩斯密码’吧。”大家一致通过。(夏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