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金寨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全国第二大将军县。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金寨县调研考察,在霏霏细雨中向金寨县革命烈士纪念塔敬献了花篮,瞻仰了金寨县红军纪念堂,参观了金寨县革命博物馆。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地说,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回想过去的烽火岁月,金寨人民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我们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
金寨县位于大别山腹地、鄂豫皖三省结合部。五四运动后,大别山区很快就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继而建立了党组织。1924年秋,中共笔架山农校支部正式建立,它是当时金寨地区,也是如今皖西地区(寿县划归淮南市之后)建立的第一个党支部。自此,金寨地区的革命烈火生生不息。
在金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1929 年 5月,先后爆发了“立夏节起义”“六霍起义”,创立了鄂豫皖和皖西两块革命根据地,走出了红 32 师、红 33 师、红 25 军和重建的红28军等12支成建制的主力红军队伍,培育了洪学智、徐立清、皮定均等 59位共和国的开国将军,因此被誉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
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1980 年,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兴建金寨县革命烈士事迹陈列室;1981 年 5 月,开工兴建金寨县革命博物馆,于 1983 年 5 月 6 日建成开放。2008年,金寨县对革命博物馆进行了改造,主展区大楼的正面按照徽派风格进行了装饰,正门上方镶嵌着邓小平同志题写的“金寨县革命博物馆”8 个大字,大门两侧立有8根大理石柱、前面有16级花岗石台阶。2009年5月,重新对外开放。
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坐落在县城梅山老城区金寨县革命烈士纪念塔左侧的山坡下,占地面积 8000 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400 平方米,展厅面积3750 平方米,由序厅、革命史厅、将军厅、烈士厅和洪学智将军纪念馆5个部分组成。
主展区一楼是“序厅”,正面悬挂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笔题词以及一幅《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大型浮雕,左侧墙上镌刻着习近平总书记在金寨县调研考察期间所作的重要讲话,右侧放置的是金寨地区诞生和组建的 12 支主力红军队伍的军旗浮雕。
主展区二楼是“革命史厅”,这里按照4个历史分期,通过史物结合的方式,重点展示了1921年至1949年间金寨地区光辉灿烂的革命历史。
后面小楼三楼南面是“将军厅”,主要展示了 59 位金寨籍开国将军的辉煌战绩、光辉人生。在这里,人们可以全面了解全国5位“唯一”的特殊将军:唯一一位两次被授予上将军衔的洪学智将军,唯一一位自降军衔并获组织批准的徐立清将军,唯一一位被毛主席赞誉为“双专家”(游击专家、民兵专家)的林维先将军,唯一一位被毛主席特批晋升为中将军衔的皮定均将军,唯一一位被毛主席称赞为“红军陕南王”的陈先瑞将军。
后面小楼三楼西面是“烈士厅”,主要展出的是金寨籍革命烈士的英名和事迹。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金寨先后有10多万英雄儿女参军参战,其中绝大部分为国捐躯,新中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的有1.1万多人。
后面小楼的二楼是“洪学智将军纪念馆”,收藏了洪学智将军保存下来的开国上将军服、任命文书、6枚一级勋章以及革命战争年代使用过的各种物品等革命文物644件。
一件件珍贵的文物,记录着风起云涌的革命征程;一张张泛黄的照片,见证着波澜壮阔的烽火岁月;一个个感人肺腑的红色故事,让人深受教育;一位位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让人心生崇敬。
如今,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已经成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基地以及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色的历史不会被忘记,红色的基因将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