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0-04-13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中煤矿建三十处复工复产“不愁人”

    摘要:本报讯作为矿建施工企业,中煤矿建集团三十工程处的工程项目大多分布在陕、晋等西北部煤炭富藏省份,职工也是来自全国各地。自正式复工复产后,该工程处累计返岗职工3368人,返岗率达100%,且新入职了一批员

  • 国风木塑:火力全开,产销两旺

    摘要:本报讯安徽国风木塑科技有限公司是首批获包河区人民政府批准复工的企业。目前,国风木塑的全体人员积极克服疫情带来的生产经营影响,各生产车间正有条不紊地展开生产运营工作,整体复产率达100%。该公司注重实效

  • 战疫情保供电,守护城市“心脏”

    摘要:“10千伏待用二08间隔五防无误,闭锁正常!”4月6日早上8时还不到,合肥供电公司变电运维室的值班员杨勇早已忙碌起来。今天他要和同事们对即将投运的110千伏清溪路进行设备验收。验收,并不是简单轻松的活

  • 中煤新集第四例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

    摘要:本报讯4月9日上午,中煤新集公司第四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赵军磊在安徽省立医院成功完成捐献,经过6个多小时采集的290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混液被立即送往江苏,挽救一名白血病患者。赵军磊是新集二矿宣传员。201

  • 中建五局皖中分公司:精准监督加速复工复产

    摘要:本报讯中建五局安徽公司皖中分公司纪检领导小组立足职责定位,以疫情防控常态化推动复工复产正常化,持续对各项目的疫情防控落实情况及返岗复工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助力各项目按下复工复产“快进键”。4月9日,记者

  • 春茶地里的“微商”讲解员

    摘要:近日,六安移动金寨县分公司响应国家消费扶贫的号召,助力金寨县燕子河镇毛河村发展茶叶产业,帮助村民增收脱贫。该分公司以深挖电商渠道为突破口,积极组织志愿者教茶农拍摄茶园现场图片、编辑销售图文,并利用微信

  • 中铁上海局一工点

    摘要:本报讯中铁上海局一公司材料厂上海嘉定梁场工点积极开展“金点子”活动,有效解决门式起重机运行系统中的“疑难杂症”,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日前,该工点门式起重机由于运转时间过长,导致摆线针轮减速机磨损,继而

  • “矿上给咱们送喜报了”

    摘要:“老张,今天矿上要给我们送喜报呢。”“真不赖,给咱们鼓劲、打气来了。”近日,在安全例会开始前,祁南矿掘进二区会议室里两位职工高兴地说着。正在抄写“每日一题”的六队队长曹传朋说明了缘由,3月份,掘进二区

  • 谢宝强:焦炉上的“安全卫士”

    摘要:偏瘦的身材,朴实开朗,爱说爱笑,这是淮北矿业集团临涣焦化公司炼焦一车间安全员谢宝强给人的第一印象。车间的职工亲切地称呼他为“安全卫士”。 “抓安全,不能做‘老好人’”  

放大 缩小 默认

战疫情保供电,守护城市“心脏”

   期次:第7330期   

“10千伏待用二08间隔五防无误,闭锁正常!”4月6日早上8时还不到,合肥供电公司变电运维室的值班员杨勇早已忙碌起来。今天他要和同事们对即将投运的110千伏清溪路进行设备验收。

验收,并不是简单轻松的活,需要长久练就的耐心和火眼金睛。在验收现场,杨勇拿着厚厚的手册和图纸,与同事顺着现场设备,对照着数据挨个进行核对与操作。

110千伏清溪路变电站预计本月下旬就要投运,这里有几百个大大小小的设备,几千项关键设备位置和数值,需要经过专业电力人员百分百校准无误后才能投入使用。为了电站平稳投运,他们已经连续往返了很多次,不间断地进行验收。

经过4个多小时的连续工作,上午的验收告一段落。杨勇回到运维中心所在地——植物园变电站,随便扒拉了几口午饭,又紧张地忙碌了起来。他将变电站内所有设备进行了精确检查。

“每天我们必须对管理的重点站、重点设备进行一轮设备特巡。如果碰到隐患,我们就要现场进行操作处置,大的故障要及时通知运检人员来处理。”

疫情发生以来,电站值班人员重新进行了分配,每个值班轮次减少了工作人员,增加了流转周期,尽可能采取“不见面”的方式进行交接班。

“过去一个值是24小时,现在变成了48小时!”

在每个48小时的坚守中,杨勇和同事们都得打起十二分精神,密切关注所有变电站设备的安全运行情况,每一个温度、每一个数据的每一次闪动,都要过个眼。有时还要在午夜时分,辗转于管理的电站间,进行设备操作、故障消缺、特巡工作任务。“2个清明,4个春节,4个国庆……”入职4年来,节假日时期的“白+黑”岗位模式已是杨勇工作的常态。

“运维工作很难有连续长假,想和家人出去旅行就必须和同事调班,想想还是算了吧。”杨勇说,“能上阵保供电,守护万家灯火,我很自豪!”

合肥城区目前一共有200余座隐藏在角落里的变电站,它们担负着为居民、工厂、医院供电的责任,它们是这座城市里一颗颗跳动不歇的“心脏”。为了保障大家安心用电,在今年抗击疫情和复工复产关键时期,有数百位像杨勇一样的电力工人们比往常付出了更多的努力。

(李岩   本报记者   何雪菲)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