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0-04-13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烟雨江南

    摘要:0

  • “婆媳澡堂”是一面折射镜

    摘要:陕西铜川一村庄开设了一家“婆媳澡堂”:每周二、四、六这三天,凡是婆媳一道来洗澡的,一律免费。而且婆媳来洗澡,澡堂还要提醒媳妇进去后要把婆婆照顾好,比如地上滑注意要扶好,穿脱衣服不方便要照顾好……婆媳关

  • 姐姐去复工

    摘要:半个月前,姐姐和姐夫接到了他们所在的建筑工地的复工通知,他俩要回去上班了。姐夫做的是瓦工活,好多年了,姐姐一直跟在姐夫后面做杂工。如今通知去复工,其实就是让姐姐去建筑工地帮助姐夫做些拎小桶等杂活。之前

  • 祖母是一盏灯

    摘要:对祖母的记忆,永远定格在了1956年秋。那一年,祖母63岁,那一年,她去了“远方”。祖母生于1893年,安徽和县黄坝人。20岁那年,我的祖母,一位贫苦的农家女,嫁给了大她两岁的教书先生韩元首,生下了三

  • 老年人的婚姻

    摘要:前几天在街上遇到了老周,他的身旁站着位怯怯的妇人,五六十岁的模样,虽然衣着朴素,倒也干净。我已记不清这是老周的第几位女朋友了,悄悄问老周:“还是没办证?”老周说:“办啥证啊?省得以后麻烦。”我说:“不

  • 面对不幸,她用爱和责任撑起一个家

    摘要:她叫张显华,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张显华本来有着一个幸福的小家庭,丈夫林茂胜勤劳能干,常年在外地工厂务工,挣钱养家,她则留在家中,一边照顾正在上学的儿子,一边做一点零工贴补家用。虽然家庭收入不高,但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无为市开城镇六店村,有这样一位人人称赞的好媳妇:面对瘫痪在床的丈夫,她不离不弃;面对党的扶贫好政策,她发誓努力脱贫致富——

面对不幸,她用爱和责任撑起一个家

   期次:第7330期   作者:□叶剑


她叫张显华,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张显华本来有着一个幸福的小家庭,丈夫林茂胜勤劳能干,常年在外地工厂务工,挣钱养家,她则留在家中,一边照顾正在上学的儿子,一边做一点零工贴补家用。虽然家庭收入不高,但是一家三口生活在一起也其乐融融,幸福美满。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不幸还是降临到了这个家庭。2017年年底的一天晚上,已经回乡的林茂胜在走访亲戚回家后,突然感到身体不适,头痛头晕到无法站稳,但是年轻力壮的他并没有当回事。没想到情况愈发严重,经医生确诊为突发性脑溢血且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这导致他最后彻底失去活动能力,瘫痪在床。丈夫的瘫痪,意味着这个家里失去了顶梁柱,也失去了经济来源,家庭的小船摇摇欲坠。面对这样的情况,这个普通的农家妇女一时也不知所措,整日以泪洗面。

丈夫患病后,看病治疗不仅花光了家庭的积蓄,还欠下了亲朋好友不少钱,同时瘫痪的丈夫也时刻需要专人照顾,沉重的家庭负担全落到张显华一个人身上。一些亲戚朋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也不时有好心人过来提醒她:“你还年轻,总不能一辈子都这样照顾他,不行找个地方把他安置起来,自己趁着年轻出去闯闯。”面对这样的建议,张显华却愈加坚定起来:“他是我的丈夫,他身体不好,我有义务更有责任把家庭经营好!”三年来,张显华每天都忙得像个连轴转的陀螺,除了照顾孩子、做家务、打临工外,还要给丈夫喂饭、翻身、清洗按摩、伺候大小便……由于长久不活动,丈夫后背褥疮严重,这个身高只有1米58的女人,一个人带着丈夫前往巢湖就医,住院期间忙上忙下,细心护理,使得本来就瘦弱的她变得更加消瘦。日复一日的辛苦付出,让40岁出头的张显华看起来比同龄人苍老很多,但是她没有怨天尤人,更没有选择放弃。

张显华家里的困难,六店村的村“两委”干部也在时刻关注着。在林茂胜生病伊始,他们就帮助这户不幸的家庭办理了低保申请,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2018年7月,张显华家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村“两委”更是为他们制定了详细的帮扶计划。通过健康扶贫“351” “180”报销政策,大大减少了张显华家的医疗费用支出,解决了她当下的最大困难。同时,进一步帮助她家申请低保提标、残疾人补助、子女教育补助……全方位多渠道对她家进行了帮扶。考虑到张显华无法外出务工的实际情况,镇村两级积极为他们出谋划策,帮助张显华就近安排了护林员公益性岗位,还帮助她修建鸡圈,捉来200只鸡苗,鼓励她在家安心发展产业。

党的好政策和各级帮扶责任人的帮助,让张显华备受感动,也让这个原本不幸的家庭逐渐恢复正常。

“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给我们这样的贫困家庭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我一定会靠自己努力脱贫致富,早日摘掉贫困户这顶帽子!”她这样说道。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