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合肥庐阳亳州新村80 岁高龄的鲁淑英,整天乐呵呵,说起话来语路清晰,浓厚的北方口音透出几分韧劲。本姓王,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烈士遗孤。
汉奸恶霸的“黑阎王”
1942 年深秋,鲁淑英只有 7 个月大的时候,有着“黑阎王”之称的父亲王文春,在山西太原的一次与日寇战斗中不幸牺牲,年仅22岁。更为不幸的,仅仅一个多月,羸弱的生母也撒手人寰,尚在襁褓中的鲁淑英成了孤儿。幸好被父亲的上级领导,时任太原游击大队长鲁金才两口收养,由此随了养父姓鲁。
在鲁淑英的记忆中,没有亲生父母的印象。养母说的最多是,少说不问,做人做事不张扬。鲁淑英牢记心中。
新中国成立后,在当地政府安排下,鲁淑英在老家河北正定南楼小学上学了。与养母王小良平时话语中,鲁淑英才渐渐知道父亲“黑阎王”的往事。
鲁淑英生父王文春出身贫寒,17 岁时投奔到在山西太原一带进行抗日游击战斗的本村鲁金才,走上抗日斗争之路。由于机智灵活,英勇果敢,他成了游击大队的通讯员。一次,他和几名游击队员被敌人围攻。临近傍晚时分,其他战友都牺牲了,王文春没有慌张,反而正定自若地喊道:“一排守着东面,二排看住西边,靠近了再打。”敌人摸不着真相,不敢进攻,只用机枪不停地扫射。待到天亮敌人冲到阵地上,王文春早已不见踪影。
1941年夏秋之际,为打击汉奸走狗和恶霸势力,地下党组织和八路军抗日武装部队组织一次清除反动势力活动。王文春用大片刀手刃了10多个民愤极大的汉奸恶霸,由于肤色黝黑,加上平时疾恶如仇英勇杀敌的果敢形象,被百姓称为汉奸恶霸的“黑阎王”。
“那时候,游击队没啥武器,每个人手上只有一把系着红布的大片刀。”回忆那个时光,鲁淑英激动地说:“子弹和武器都是从鬼子汉奸和伪军那里缴获。”
小交通员的烽火岁月
1943年初冬,太原战斗失利后,养父鲁金才回到家乡河北正定南楼乡南楼村,也是生父王文春的出生地。根据组织安排,鲁金才利用家中房屋多的便利,以开麻将馆做掩护,建起了地下交通站。小小年纪的鲁淑英不引人注意,去包子铺送情报时,老板亲热地抱起她,随手将藏在腰间的情报取下;去烧饼摊取情报,摊主将情报夹在烧饼间用纸包好,再用麻绳系上,让小淑英提回家。情报在不经意间传递着。鲁淑英小小年纪充当起交通员角色。
1944 年入冬第一场大雪,天气格外寒冷。养母王小良让小淑英给村西头一家情报点送一份紧急情报。小淑英来了倔脾气,任凭养母好说歹说就是不去。由于迟误,该地下交通站遭到鬼子汉奸破坏,12 人被捕,养父鲁金才不幸牺牲。为躲避搜捕,养母王小良抱着小淑英,背着棉被,白天在田间垄下、树林里躲藏,夜晚就在草垛旁、破庙里露宿。
“那是我一生最大的遗憾,一想到那件事,我就睡不着,不能原谅自己……”
说到那段经历,鲁淑英的目光有些呆滞,脸上露出自责的表情。
退休后的鲁淑英并没有真正“休”下来,先后做过社区主任、义务交通疏导员,还在部队医院做过义务值班员。对于幸福的理解,鲁淑英说:
“现在每月有退休金,加上父亲烈士抚恤金,够吃够用了。”谈及收入待遇,鲁淑英微笑地说:“不能比,想想父亲他们,没啥比的,挺知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