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2-12-05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碗舀日子

    摘要:碗,就像小体量的故乡。日子不绝如缕,入了碗,就是一粥一饭,一羹一汤,一茶一饮,一聚一散,一来一往。真格儿,杯中乾坤大,碗里岁月长。日子的鲜香浓郁和清汤寡水都在碗里,心底的苦辣酸甜和希望憧憬也在碗里,你

  • “过冬利器”

    摘要:一棵树,遇到了冬天,知道得舍放弃负担。舍掉繁花,褪尽绿叶,树便能安心积蓄力量。等到来年,春风拂过,花叶便应声而出,又是一个璀璨的轮回。一段水,遇到了冬天,知道如何减缓消耗。流水潺潺,流淌进了严寒的冬日

  • 钱钟书道歉

    摘要:钱钟书在《论交友》一文中曾说过:“在大学时代,五位最敬爱的老师都是以哲人、导师而更做朋友的。吴宓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作为钱钟书恩师的吴宓,学贯中西,融通古今,是著名的国学大师。青年时期的钱钟书,恃才傲

  • 中国画

    摘要:

  • 坝上街明天会更好

    摘要:国际化巨浪铺天盖地,席卷而来,旧城改造,梨花带雨,日新月异。安徽合肥市妇孺皆知的坝上街像一面旗帜,迎风而歌,桀骜不驯地站在南淝河岸边,渗入老合肥人心底。坝上街位于古城合肥威武门外(现孝肃桥)的南淝河岸

  • 一位烈士遗孤的尘封记忆

    摘要:家住合肥庐阳亳州新村80岁高龄的鲁淑英,整天乐呵呵,说起话来语路清晰,浓厚的北方口音透出几分韧劲。本姓王,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烈士遗孤。汉奸恶霸的“黑阎王”1942年深秋,鲁淑英只有7个月大的时候,

放大 缩小 默认

钱钟书道歉

   期次:第7973期   作者:□王厚明

钱钟书在《论交友》一文中曾说过:“在大学时代,五位最敬爱的老师都是以哲人、导师而更做朋友的。吴宓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作为钱钟书恩师的吴宓,学贯中西,融通古今,是著名的国学大师。

青年时期的钱钟书,恃才傲物,颇自负,对师长多有冒犯。1929 年,钱钟书以英文满分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成为吴宓教授的得意门生。在清华四年,其用功之勤、读书之多,“横扫清华图书馆”。他上课从不记笔记,总是边听课边看闲书,或作图画,但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吴宓更是另眼相看,常常在上完课后,“谦恭”地问:“Mr.Qian 的意见怎么样?”钱钟书总是不屑一顾。吴宓也不气恼,只是一笑而过。

而令吴宓脸上挂不住的是:1937 年,吴宓不惜离婚去追求名媛毛彦文,一连写了38首诗,还公开在报纸上发表,其中最有名的一首为:“吴宓苦爱毛彦文,三洲人士共知闻。离婚不畏圣贤讥,金钱名誉何足云。”由此被其父痛骂“无情无礼无法无天”。钱钟书也深不以为然,对吴宓钟情的人尤其不满。他自出心裁,给了她一个雅号“super-annuatedCoquetteCoquette”(译为“年华已逝的卖弄风情的女人”),多少带些轻贱的意思,难免有人身攻击之嫌。

尽管钱钟书如此行事作风,吴宓却倍加呵护。他曾对清华教授们说:“当今文史方面的杰出人才,在老一辈中要推陈寅恪先生,在年轻一辈中要推钱钟书,他们都是人中之龙,其余如你我,不过尔尔!”

多年之后,钱钟书的学术、人格日趋成熟。晚年的他更是闭门谢客,淡泊名利。一次,他到昆明,特意去西南联大拜访恩师吴宓。钱钟书深感自己的年少轻狂,红着脸,就那篇文章向老师赔罪。吴宓茫然,随即大笑着说:“我早已忘了。”1993 年春,在吴宓去世 16 年之后,钱钟书忽然接到吴宓女儿吴学昭的来信,说整理吴宓日记和遗著时,发现许多有关钱钟书的记载,于是希望钱钟书能为其父遗作《吴宓日记》作序,并寄来书稿。当钱钟书读完恩师日记后,“殊如韩退之之见殷情,‘愧生颜变’,无地自容。”他对于老师的宽容与大度铭记于心,立即回信检讨,谴责自己:“少不解事,又好谐戏,同学复怂恿之,逞才行小慧……内疚于心,补过无从,惟有愧悔。”且郑重地要求附入《吴宓日记》公开发表,作为对老师吴宓的公开道歉。

此时的钱钟书在学识与声名上已远远超过老师吴宓,但在《序》中还是说,“作为一名白头门生,愿列名吴先生弟子行列之中。”

吴宓的真诚、大度,钱钟书的坦诚、直率。对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学生,吴宓不吝褒扬,一再宽容谦让,展现爱才容人之胸襟;而钱钟书对于年少轻狂的过往,知耻而后勇,诚挚而谦卑,也彰显大家之风范。正如杨绛所说,“他的自责出于至诚,也唯有真诚的人能如此。宓先生是真诚的人,钟书也是真诚的人。”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