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2-12-15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父亲的自行车

    摘要:父亲有一辆普通的自行车,我已不记得它是什么牌子了,但那结实的车架、粗壮的横梁和响亮的车铃声,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它是我们家第一辆、在很长时间内也是唯一的一辆自行车。在父亲眼里,它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养家

  • 初雪周文静/摄

    摘要:

  • 梅花香自苦寒来

    摘要:下雪了,安徽大学老校区内,雪花在路灯的映照下片片飘落,与法桐树叶共舞,缠绵而唯美。合肥仿佛一夜入冬,同学们前不久还穿着短袖衣衫在球场上肆意飞奔,如今都已裹着棉服在校园小道上瑟瑟前行。美丽的雪景让人流连

  • 家风讲解员

    摘要:周末在家刚吃完午饭,父亲放下饭碗就急匆匆地往外走,一边走一边说:“下午有个学校要来馆里参观,我可不能迟到。”母亲看着父亲的背影笑着说:“当了讲解员,你爸真是忙得脚不沾地啊。”父亲这个讲解员只讲家风家训

  • 安庆西站

    摘要:小时候,在离家不远的一座山岗上,经常能看到火车飞速驶过,奔向远方。我总是一边数着车厢,一边猜想着火车将会驶向何方。看着、数着,我的思念也乘上火车,以迅猛的速度奔向独自在外的母亲。我生长在农村,小时候,

  • 故乡的冬景

    摘要:一场秋风,几场秋雨,打破了秋日的娴静,思绪的触角还停留在深秋,浅浅的冬意,就已漫过枝头。不禁怀念起故乡“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的冬日景象。离开故乡已有20年,雪也见得少了,见到的已不是我想见

放大 缩小 默认

故乡的冬景

   期次:第7981期   作者:□严敏

一场秋风,几场秋雨,打破了秋日的娴静,思绪的触角还停留在深秋,浅浅的冬意,就已漫过枝头。不禁怀念起故乡“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的冬日景象。离开故乡已有20年,雪也见得少了,见到的已不是我想见的雪。老家霍邱的四季是分明的,深冬一定要经过初冬才能到来。初冬的白霜落在田地里还没有割掉的红薯秧子上,挂在老山羊雪白的胡须上,铺在菜园里大白菜的叶子上,洒在门口的麦草柴火垛子上。下霜后气温还会有一定程度的回升,进入农历十月,乡村渐渐步入了农闲时节。暖阳下,婶子大娘们搬出针线筐聚在一处,忙着缝补一家人的鞋袜,筐里浓缩着劳动妇女的优秀品德和高超手艺。那时我们生活拮据,但饭后抽着烟袋的大爷的笑是发自内心的,孩子们的戏耍也是无忧无虑的。

一场冬雨过后,才进入真正的深冬。勤劳的姥爷会在朦胧的薄雾中赶早在庄子里拾粪,姥姥把覆着一层薄冰的水塘砸开一个口子清洗红薯,卖豆腐的早已不知吆喝了几个村庄,牛羊被不情愿地赶出了圈……在早晨的袅袅炊烟中,一幅幅乡村水墨画有了生气。院子旁的地窖里贮藏着红薯和萝卜,满满当当的食物不仅是收获的喜悦,更是生命的希冀。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到了隆冬,故乡的雪肆意飞扬,状若鹅毛,这样纷纷扬扬的大雪,往往一下就是一两天,苍茫的大地被一片白雪所覆盖,在阳光的照耀下,分外明亮,亦分外妖娆。

化雪的时候才是最冷的,空气中的热量都被雪吸走了,留下透骨的凉意。屋檐下结着一排排粗细不均、晶莹剔透的冰溜子,不时落下反射着阳光的五彩水滴。野外的树木也身披晶莹的冰挂,在阳光下仿佛一树的水晶。除了欣赏这“水晶世界”,孩子们最喜欢挑着竹竿轻轻将冰挂敲打。那美丽的冰挂倏然落下,有的碎了,碎得四下飞溅;有的仍完好如初,给人留下一份惊喜。

我喜欢听雪的声音。平原上的雪,即使没有风,漫天雪花飘落在树叶上、草垛中,也会发出“沙沙”的乐声。雪天,我走在乡间小路上,迎接回乡过年的母亲和弟妹。孩子们嬉戏玩耍的欢笑声与我踩在雪地的“咯吱”声相应,一路充满了温馨与幸福。这样曼妙的雪声,是我心中的故乡之音。

故乡的冬景,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那一片漫无边际的白,在文字里,在梦境中,让我静下来、慢下来。片片雪花绽放在故乡的土地上,一片是欣喜,一片是感恩,一片是希望,一片是远方……

雪花飘落不见你归来的身影,故乡的冬景多了一抹浓浓的乡愁。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