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022 年,滁州市省政府目标绩效考核 8项生态环境指标中6项指标全省第一,1项指标第二、1项指标第七,达考核历史最佳水平。
保卫蓝天。构建“1245”大气污染综合防控体系,实施《滁州市空气质量限期达标规划》,开展“秋冬会战保健康”“战臭氧保优良”2个季节性专项攻坚,打造固定源、移动源等 4 大监控系统,建立网格化异常即时调度、污染问题依法调度等 5 层调度机制。全市PM2.5平均浓度31.6微克/立方米,仅次黄山市,同比下降 8.2%,改善幅度全省第 1、长三角地区第 4,达有观测考核记录以来最佳水平。
保卫碧水。持续开展“坚守断面保碧水”攻坚行动,整治 28 个入河排污口问题,清流河沿线49 个问题形成清单并限期整改。与南京、合肥联防联控,全年共开展跨界水体座谈协商、实地监察 等 工 作 7 次 。 申 请 中 央 水 污 染 防 治 专 项 资 金1.79 亿元,用于天长市水生态修复工程等 3 个项目建设。全市 20 个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累计水质均达标,水质优良比例达 75%,优于考核目标 5个百分点。
保卫净土。完成重金属减排任务和 99 个地块污染状况调查,建成 3 个中小微企业危废收集贮存转运中心。常态化防控疫情,印发《滁州市突发疫情医疗废物处置应急预案》。圆满完成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和农村环境整治、生活污水治理和黑臭水体治理 4 项考核任务,并通过生态环境部复核,2022 年全市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保持 100%。
(盛桓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