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3-03-06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人间惊蛰至,自有惊鸿韵

    摘要:惊蛰一至,才算真正进入春的主场。那些蓄谋已久的酝酿,丝滑地铺满大地,轻轻松松就换了人间。目光如炬的文人早早识破了春的把戏。他们发现,一夜惊蛰,春便褪去青涩稚嫩,转眼亭亭玉立。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描写

  • 女人如花

    摘要:女人如花。这个词里含着对女人的欣赏,也夹杂着对女人的怜惜。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或许每一个女子,都做着这样的美梦吧。希望好花长开,希望青春永葆。没有哪一朵花,愿意孤芳自赏。没有哪一个女子,愿意顾

  • 滨湖二月梅正开

    摘要:三千阳春一花始,但有梅花更近春。刚翻过农历新年,滨湖金斗梅园的花蕾们便争先恐后地孕育出生机来了,娇娇羞羞的,让人顿生怜意。昨晚一场春雨,万树梅花一夜间竞相绽放。又一个春天,就这样在梅的幽香、娇艳和素洁

  • 八姓村的春天

    摘要:含山县铜闸镇有个八姓村,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国家森林公园太湖山脚下,历史悠久,距今1700多年。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民风质朴,乡情和睦。曾经贫穷的小山村,如今是乡村旅游的“网红打卡村”。合芜省道向南翻

  • 新时代仍需要雷锋精神

    摘要: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6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雷锋是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八姓村的春天

   期次:第8032期   作者:□孙邦明

含山县铜闸镇有个八姓村,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国家森林公园太湖山脚下,历史悠久,距今1700多年。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民风质朴,乡情和睦。曾经贫穷的小山村,如今是乡村旅游的“网红打卡村”。

合芜省道向南翻太湖山而过,下山便到了八姓村。俯瞰,白墙黑瓦、小楼散落,掩映在绿树青山的环抱中。沿着干净爽朗的乡村柏油路,不一会儿就到了村头。古色古香、纹理清晰的木板上,“八姓村”三个大字遒劲有力,上方的一行楷体字——含山县“绿游游”乡村旅游示范村。“八管烟囱八碗饭,八姓原来是一家”两行分列,“汤、马、卫、刘、汪、郝”等八个篆字,不同颜色,叠加合一,寓意“一家人”。一间村舍白墙上的美术标语,解答了我心中的疑惑。

关于八姓村由来,含山地方志记载:三国时期,这里就是东吴的囤兵重地。金戈铁马征沙场,依山傍水储备粮,扼南北要隘,地理位置特别重要。来自不同地方的八位军士,驻扎于此,看守仓库,久而久之安家落户,衍生出八户人家,村名由此得来。

村路婉转,清晰明净,像流畅的经络,分隔出功能不同的区域。或存留的徽派建筑,或新建的小楼,皆四面白墙,青砖院落;村外,沟渠清清,杨柳依依;古色的水车、风车安然沧桑;亭谢回廊,静谧地掩映在翠绿中,闲来饮茶聊天下棋,忙来农耕休憩远眺,远离喧嚣,静心养神;村中,各种健身器具,五颜六色,散发着现代生活的气息,健身康体,时代感与古色调相融,遥相应和,共同演绎出一幅美丽乡村昂扬向上的风采。

依山傍水,群山环绕。曾经的穷山僻壤被遗忘的村落,如今依托自然山水打造成独天得厚的田园风光。2017 年,含山县全力推动“绿游游”乡村旅游“百千万工程”,着力打造“万亩花果园、千家农家乐、百户民宿房”,优化整合村中优质资源,老旧破败的农房焕然一新。村人们因地制宜,修缮改造,篱笆院摇身变成了青砖拱墙,雕梁画柱;村民废弃的坛坛罐罐,废物利用,栽花种草,被村民赋予了春天的色彩,或摆放门前,或嵌入青砖墙围之中,探出花枝招展的神采。村容村貌美起来,游人纷至沓来,民宿经济风生水起。

任荣负责的青舍民宿和汤和谐院农家乐便是其中之一。2019年,任荣与好友来此游玩,发现了这里独特的山水田园。茂密的森林,天然的氧吧,自然的野趣,还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优秀的革命传统,一下子吸引了她,便萌生办一家属于自己民宿的想法。于是说干就干,租下村民闲置民房,精心设计,复古与现代结合,打造出拥有16间客房的青舍一号院、二号院,承租汤和谐院农家乐,干起地方农产品电商销售,打通集吃、住、购于一体的旅游服务链条。2021 年,任荣又流转了20 多亩荒坡地,融资 3000 多万元,开发青舍民宿二期,打造中高端民宿,助力乡村振兴。

春已至,不妨前往八姓村,徜徉山水田园间,漫赏万亩花果园,亲近原生态野趣,流连在“夜宿听松涛、日升赏鹿鸣”的安逸与闲适的慢时光中,体会邻里和谐情怀,感受今日小山村的美丽蝶变。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