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3-03-09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记者手记:春风润江淮

    摘要:二月,寒意还未彻底消散,春风已吹遍江淮大地,在工厂、在社区、在乡村。一路走来,记者看到了各地各部门积极投身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的火热实践中,呈现出新春开新局、新年新气象。在六安市的社区老年食堂,饭点时分

  • 让职业教育“强起来”活起来”

    摘要: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代表委员认为,要探索更多模式,提高办学层次、教学水平,让职业教育真正“强起来”“活起来”。“制造业企业普遍面临技术工

  • 摘要:(上接第1版)在马鞍山,还有很多重大项目按下施工“快进键”,建设热度持续升温。该市锚定制造业三年倍增突破年目标任务,坚持项目为王,抓牢项目建设,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落地生根、开

  • 稳支柱防风险惠民生努力为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提高办实事

    摘要:2023年房地产市场形势如何?怎样防范化解房地产“灰犀牛”风险?将采取哪些举措继续实施城市更新行动?7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二场“部长通道”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就当前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热

  • 十组数据看增进民生福祉

    摘要:翻开5日提请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和提请审查的计划报告、预算报告,一个个目标数字,牵动着一项项民生新部署,围绕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加力增进民生福祉。GDP增长5%左右:

放大 缩小 默认

稳支柱防风险惠民生努力为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提高办实事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谈住房城乡建设热点话题

   期次:第8035期   

2023 年 房 地 产市场形势如何?怎样防范化解房地产“灰犀牛”风险?将采取哪些举措继续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7 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二场“部长通道”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就当前住房城乡 建 设 领 域 热 点 话题,回应关切。

2023 年 房 地 产市场形势如何?倪虹说,从市场供给和需求、市场预期、政策落实等三方面情况看,他对房地产的企稳回升“充满信心”。

他说,房地产供需 两 端 出 现 积 极 变化。从供给看,住房项 目 复 工 率 大 大 提高;从需求看,现在售楼 处 看 房 量 大 幅 提升,成交量明显改善。

同时,今年 1、2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结束了 13 个月的负增长,70 个大中城市的房价总体平稳。保交楼工作扎实推进,有力保障了购房人合法权益,房企的合理性融资得到改善。市场信心正在恢复。

“购买首套住房的大力支持政策、购买二套住房的合理支持政策,已经出台,正 在 落 实 见 效 。 不让 投 机 炒 房 重 新 入市、原则上不支持三套以上购房的要求,各地也在认真落实。”倪虹说。

如 何 稳 住 房 地产?倪虹强调,一方面,要坚持因城施策、精准施策、一城一策,大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提振信心,促进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平稳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和长租房建设,重点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难问题,让他们能放开手脚为了幸福生活去奋斗。

“我们期望的企稳回升应该是:第一,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的企稳回升;第二,大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企稳回升;第三,防止市场大起大落的企稳回升;第四,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企稳回升。”倪虹说。

“房地产牵一发动全身。”倪虹说,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拥有两个支柱,一个是建筑业,2022 年增加值占 GDP 的 6.9%;另一个是房地产业,2022年增加值占GDP的6.1%,两个支柱合起来占 GDP 的 13%。“把两根柱子稳住,对稳定经济大盘有重要意义。”

“防风险”是今年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的关键词之一。对于防范化解房地产“灰犀牛”风险,倪虹表示,要避免房地产风险和金融风险、地方债风险交织,发生系统性风险。

“用‘抓两头、带中间’的方法,以‘精准拆弹’的方式化解风险。”倪虹说,“一头”是抓优质房企,一视同仁支持优质国有房企和优质民营房企,改善他们的资产负债状况,满足他们合理的融资需求;另“一头”是抓出险的房企,一方面帮助他们自救,另一方面严格依法依规处置,绝不让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蒙混过关,要让他们付出应有代价。

同时,要大力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营造诚实守信、风清气正的市场氛围,让人民群众放心购房、放心租房。

城市更新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过程,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

“城市更新怎么做?关键是要找准问题和有效地解决问题。”倪虹说,要对城市实施体检。坚持问题导向,找准人民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坚持目标导向,查找影响城市竞争力、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弱项。

他表示,今年城市更新要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建设完整社区。近五年,全国改造了16.7万个老旧小区,惠及2900多万户、8000多万居民。2023年计划再开工改造5万个以上老旧小区,力争能够让2000万居民获益。

二是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提高城市的韧性。通过数字化手段和城市更新,对城市的供水、排水、燃气、热力、桥梁、管廊等进行实时监测,及早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大幅提高城市的保障能力。

三是做好城市历史街区、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传承。不能因为城市更新,搞大拆大建。历史街区、历史建筑既要保护好,还要活化利用好,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四是推进城市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用科技赋能城市更新,建设数字家庭、智慧城市。(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 记者 王优玲 许可)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