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3-03-09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记者手记:春风润江淮

    摘要:二月,寒意还未彻底消散,春风已吹遍江淮大地,在工厂、在社区、在乡村。一路走来,记者看到了各地各部门积极投身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的火热实践中,呈现出新春开新局、新年新气象。在六安市的社区老年食堂,饭点时分

  • 让职业教育“强起来”活起来”

    摘要: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代表委员认为,要探索更多模式,提高办学层次、教学水平,让职业教育真正“强起来”“活起来”。“制造业企业普遍面临技术工

  • 摘要:(上接第1版)在马鞍山,还有很多重大项目按下施工“快进键”,建设热度持续升温。该市锚定制造业三年倍增突破年目标任务,坚持项目为王,抓牢项目建设,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落地生根、开

  • 稳支柱防风险惠民生努力为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提高办实事

    摘要:2023年房地产市场形势如何?怎样防范化解房地产“灰犀牛”风险?将采取哪些举措继续实施城市更新行动?7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二场“部长通道”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就当前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热

  • 十组数据看增进民生福祉

    摘要:翻开5日提请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和提请审查的计划报告、预算报告,一个个目标数字,牵动着一项项民生新部署,围绕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加力增进民生福祉。GDP增长5%左右:

放大 缩小 默认
   期次:第8035期   

(上接第1版)

在马鞍山,还有很多重大项目按下施工“快进键”,建设热度持续升温。该市锚定制造业三年倍增突破年目标任务,坚持项目为王,抓牢项目建设,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2022年,马鞍山市新签约20亿元以上项目52个,其中百亿级项目 4 个。制造业投资增长 22%,对全部投资贡献率达70%。海螺绿色建材、格力智能产业园、信义玻璃等353个项目开工,位居全省第 5;天能电池一期、粤美智能家电等 232 个项目竣工,居全省第2位。

人才新政助企纾困

华孚精密科技有限公司车间机器轰鸣,手握高级技工证书的夏玉华和其他工人一样,在岗位上紧张有序地忙碌着。

“这是我们公司‘黑手套’员工之一。”公司营运支援中心副总经理丁有安解释道,在生产一线,具有特殊技能、绝技绝活,尚未取得技能证书的特殊技能人才,被形象地称为“黑手套”员工。

“我只有初中学历,原本是没有资格去评定高级技工的,也没法享受高技能人才的优惠政策。”今年42岁的夏玉华说,“得益于市里出台的特殊技能人才评价政策,我评上了高级技工,现在不仅工资涨了不少,还获得了企业2000元奖励。”

去年 4 月,马鞍山市制定出台《马鞍山市特殊技能人才技能评价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规定,具有技能等级认定资质的企业,可根据生产实际和人员情况,选择运用考核评价、业绩评比、过程评价和竞赛选拔等方式,对特殊技能人才的技能水平开展评价。目前,全市有 31 家企业的特殊技能人才已开展破格认定,华孚精密公司是其中之一。

“去年5月,公司建立了技能认定中心,10月就开展了首批高级技工的认定工作。当时有101名员工报名参加评定,69名员工通过了认定。”丁有安告诉记者,原先,是由人社部门统一组织考试、统一颁发证书。现在,企业可以自主组织认定、培养技术人才,此举不仅有利于提高员工待遇,也有效解决企业技术人才短缺问题。

截至目前,全市有 1431 人通过破格认定取得了高级工以上技能等级证书,其中高级工1366人,技师43人,高级技师22人。下一步,该市将不断优化特殊技能人才考评工作方法,进一步拓宽企业特殊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为建设技工强市,服务该市制造业三年倍增行动提供技能人才支撑。

毗邻融合助力一体化发展

在马鞍山的“东大门”博望区,江宁-博望新型功能区建设全面推进,“规划图”正在变成“施工图”和“实景图”。区内多个项目在开足马力建设中,顺博合金新材料产业基地第一条生产线正式投产。

“项目总投资 70 亿元,计划用地 1400 亩,主要生产绿色循环铝基新材料。”据顺博合金安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冬贞介绍,“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后,年产值超 300 亿元,年贡献税收 15 亿元,亩均税收近100万元,新增就业岗位近4000个。”同时,项目先后集聚带动爱柯迪、瑞通精工等一批投资超 20 亿元的企业落户博望。

近年来,马鞍山市加快与沪苏浙同频共振,推动一大批跨区域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引进一大批沪苏浙产业项目落地,在科技创新、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与沪苏浙结合、嵌入、衔接更加紧密,以“一体化”引擎驱动“高质量”发展。

宁马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自成立以来,累计签约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项目35个、总投资达501亿元;先后启动、计划实施基础设施项目43个、总投资 44.16 亿元……该功能区管委会副主任严军表示:“‘十四五’期间,我们的目标是实现400亿以上的投资,最后形成600亿以上的产值。”

百舸争流千帆竞,攻坚克难奋者先。今年是马鞍山市推动制造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的“攻坚年”。以工业起家、靠制造业吃饭、因制造业兴旺的马鞍山市,将奋力推动制造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全力争做“三高地、两先锋”,奋力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本报记者 胡佳佳)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