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3-04-13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渔梁听涛

    摘要:出得徽州古城,我们赶往渔梁坝景区。太阳不知什么时候掀开厚厚的云帘,探出头来笑嘻嘻地和我们打着招呼,刚刚还阴沉沉的厚云转眼不见了踪影。一条银链般的河流展现在我们面前。放眼望去,练江上横亘着一条长坝,坝上

  • 春日芹香

    摘要:《吕氏春秋·本味》中记载,商汤问他的宰相、被后人尊崇为“中华厨祖”的伊尹:“什么菜好吃?”伊尹回答说:“菜之美者,云梦之芹。”春日,水芹生发,青嫩幽香,是啖芹的好时节。于是隔三岔五从农人的箩筐里买回一

  • 快乐家庭粤梅/摄

    摘要:

  • 风中的牛铃声

    摘要:回老家的时候,看见老五叔坐在门前马路边,望着对面的高山梯田。梯田里有两台小型拖拉机冒着黑烟在犁田。那儿的梯田,老五叔犁过几十年。老五叔年轻时犁的田又深又平,又绵又黏,蓄水好,产量高。他犁梯田时专选大雨

  • 远去的小巷

    摘要:老城有许多小街小巷,纵横交错,曲直互通,仿佛人体的血管、经络隐在城市机体之中。多年前,在有宽有窄、有深有浅的小巷里,蜗居着挑担叫卖的小商贩,拉车搬运的劳动者,四方游走的匠人……他们忙忙碌碌,勤劳本分,

  • 清香四溢谷雨天

    摘要:24节气中的“谷雨”极富乡土气息。当我轻轻念它时,四处洋溢着春雨的温润、新茶的芬芳、谷物的清香。事实上,节气是农耕文明的产物。我觉得谷雨是将物候、时令与稼穑结合在一起最完美的节气名。谷雨,顾名思义,是

放大 缩小 默认

春日芹香

   期次:第8059期   作者:□方华

《吕氏春秋·本味》中记载,商汤问他的宰相、被后人尊崇为“中华厨祖”的伊尹:“什么菜好吃?”伊尹回答说:“菜之美者,云梦之芹。”

春日,水芹生发,青嫩幽香,是啖芹的好时节。于是隔三岔五从农人的箩筐里买回一把水芹,或切段焯水凉拌,或加干丝爆炒,或与腊肉配炒,满口脆嫩清香,余味悠长。

水芹也可做汤羹。比如杜甫就写过“鲜鲫银丝脍,香芹碧涧羹”的诗句。宋人林洪在其《山家清供》中描述“碧涧羹”的味道是“既清而馨,犹碧涧然”。一碗芹菜汤,汤色澄碧,清香氤氲,让人仿佛置身于高山幽谷间碧绿的小溪一般,只此青绿,怎不令人心生欢喜?

水芹之美味,自古得人识。如《诗经》即有“思乐泮水,薄采其芹”之句,宋朝词人朱翌写有“并堤有芹秀晚春,采掇归来待朝膳”。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对美食颇多讲究的苏轼,对水芹颇为钟情。他还写道:“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独在。雪芹何时动,春鸠行可脍。”在此诗的后面,他还作了自注:“蜀八贵芹芽脍,杂鸠肉为之。”于是这道传承千年的名菜,有了一个颇为诗意的名字——雪底芹芽。此菜是用斑鸠和水芹同炒,荤素二嫩相搭,衬以蛋清制成的“雪底”,三色分明,色、香、味、形俱佳。斑鸠是一种体形似鸽的飞鸟,栖于山野林间,其肉鲜嫩。不过,因为现代的野生动物保护,美食者用鸡、鸽等家禽替代斑鸠,依然可得苏东坡笔下美味之享受。

有人论证,《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便名出苏轼以上诗文以及苏辙的“佳人旋贴钗头胜,园父初挑雪底芹”等诗句。曹雪芹又号芹溪、芹圃,可见其“芹”有独钟,“芹”意绵绵。

在我眼中,水芹是极具乡野女子美人相的。一身翠绿,亭亭玉立,清秀却带有泥土气息。有段时间流行《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的歌曲,我总想唱成“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芹”。在那苍茫的大地上,有多少叫小芹这样寻常名字的姑娘?我的同学、同事中有叫小芹的,我故乡的村中也有一个叫小芹的。或许名字叫芹的缘故,村里的小芹喜欢在春日的渠塘边采野芹,有时会将一把青秀的水芹丢在我家门前,让我们品尝到那份稚嫩的春的幽香。

“青青绿绿的叶,脆脆嫩嫩的茎;滴滴雅雅的态,亭亭玉立的女。”后来读到徐志摩这首写水芹的诗句,感同身受。

芹是本土多年生草本植物,到明代,有“西芹”从西方引入,人们为了区分,分别称之为水芹和旱芹,或本芹和洋芹。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即记:“芹有水芹和旱芹,水芹生于江湖陂泽之涯,旱芹生平地。”

人有气质,草木也然,水芹在我看来也比旱芹更具气质。如气息,旱芹之味,要贴近才能“感觉”,水芹则香远益清,回味无穷;如本质,旱芹茎干扁宽,内外含纤维质,若皮糙之女,而水芹青白通透圆润,当是“豆蔻年华”;再说身姿,旱芹粗壮,若比作女汉子,水芹清秀窈窕,则是如兰的淑女了。

每每从菜市场买回水芹,盈盈一握在手,总觉得它轻灵飘逸,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清贵之相,真是未食先爱了。

千百年来,水芹生生不息,幽香依然,何不趁着春肥芹嫩,去那山野之地采芹?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