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的家族十分庞大,据说有百余种,冬(东)南西北瓜、赤橙黄绿瓜、长短粗细瓜、蔬菜水果瓜,无处不在,也为人们所青睐。
饭桌上少不了瓜类,说营养,它们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人体所需的氨基酸,说做法,炒、烧、煮、煨、炖,可荤可素,可汤可菜,饭后再上一份消食的瓜类,甜蜜爽口。这就是人们偏爱瓜的原因吧。不过,瓜类历经多年的进化,有些已经超出我们的想象。有一次,我在超市看到一种一米多长、胳膊粗细的南瓜,定睛一看标签:牛腿南瓜。这名字起得还挺形象。售货员说这瓜好吃,我便买了一些。回家后,切开一看,里面是实心的,没有瓤,好切不浪费,按照炒南瓜的做法烹饪,确实比普通南瓜好吃。还有一次,我在花岗绿溪洲生态园看到大棚里的丝瓜长势喜人,个个都有一米多长,胳膊粗细,不禁啧啧称奇。
有一年夏天,我陪一位记者到乡下采访。一望无际的田野里,躺着一个个又大又圆的花皮西瓜,甚是可爱。瓜农摘了两个足有20斤重的大西瓜,放在田埂边的凉床上切给我们吃,切第二个瓜时,我们拦住他不让切,瓜农却说,吃了不浪费,扔了才浪费。我们问他话中之意,他说,现在正是西瓜丰收季节,但雨水多,不好卖,三毛钱一斤都没人要。记者一听,说:“我们可以发挥优势,帮帮你们。”随即便开始采写稿件。稿件发出一周后,周边 100 多万斤的西瓜销售一空。事后,瓜农在乡政府相关负责人的陪同下,专程将一面锦旗送到报社表达谢意。
瓜不娇贵,只要不被水淹,大多好生易活。记得小时候,有一年,外婆在种菜时不慎将几颗香瓜种子同时种进了地里,几天后,香瓜苗呼呼地长,外婆发现后想把它掐掉,我们却怎么也舍不得,央求外婆留下,好让它开花结果,外婆同意了,但也给我们提了条件——以后要听话。从那以后,我们天天去看香瓜苗,它无需特殊照顾,像种菜一样,浇点水施点肥就行,它也不负我们的期望,两棵苗结了十几个香瓜,外婆将它们摘回家分给我们,那又甜又脆的滋味留在了我们的记忆中。前年,我在平台上用大盆栽了几棵黄瓜秧,插上几根枯树枝,苗顺着树枝往上攀,开花结果,居然收获了十几根黄瓜,那份喜悦是花钱也买不来的。
有一次,一个朋友送我十几斤自家种的菜瓜。凉拌菜瓜是一道美食,可这么多哪能吃完?我就把这些菜瓜洗净、切开、去瓤、加盐,放到太阳下晒到半干,然后用酱或生抽腌制,放到瓶里密封,几天后便可食用,那味道真是鲜美。这种腌制酱瓜的方法,还是我幼时向隔壁的酱坊老师傅偷学的,成家后屡试不爽。
正是因为瓜类好生易养、得人喜爱的特性,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把淳朴憨厚的人称为“傻瓜”或“呆瓜”。每当看到电视里,女子向男子暗示爱意,男子不解其意时,女子便娇嗔地轻扭着男子的耳朵说:“你真是个傻瓜!”我就忍不住笑,这“傻瓜”叫得真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