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3-05-04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圆梦之花

    摘要:

  • 楝树

    摘要:“楝”,一个专属于楝树的汉字,凸显了这种树木的独特地位。楝树是皖北农村极为常见的树种,亦是一种古老的树种,宋人罗愿在《尔雅翼》中说它:“叶可炼物,故谓之楝,子如小铃,熟则黄色。”楝树每个季节都有属于自

  • 母亲的劳动观

    摘要:回家探望母亲,发现家里的房门敞开着,90多岁的母亲却不在家,我有些着急了,大声唤她,接着屋后的塝田里响起了母亲的回应“我在这里”。赶过去一看,母亲坐在沟垄里的小方凳上,正给刚长出的花生苗扯草。我嗔怪母

  • 擦亮心底的明灯

    摘要:记得那天下班后,我拖着疲惫的身子浑浑噩噩地走在街上,突然被路旁的图书馆吸引住了视线,心里好像有什么东西推动着,我不知不觉走了进去。那座图书馆很大,大家埋头读书的样子让我觉得心安。人们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

  • 矿灯的变迁

    摘要:日月如梭,光阴似箭。转眼间,我从事煤矿井下工作已有12年了。煤矿工人下井离不开矿灯,从入井第一天起,我与它便成了形影不离的“好友”,对于矿灯的使用,可以说是很有经验了。矿灯被称为矿工的“眼睛”,可见它

  • 山脊上的木梨硔

    摘要:去休宁县木梨硔村,我们是从祖源村出发的,需翻越一座大山。幽幽古道时而青石板,时而泥土砂石,一路蜿蜒,把两个小山村牵连着。竹海涌动,古树参天。一簇簇映山红恣意绽放,红的似火,粉的如霞,点缀在葱茏的山间。

放大 缩小 默认

矿灯的变迁

   期次:第8071期   作者:□刘永军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转眼间,我从事煤矿井下工作已有12年了。煤矿工人下井离不开矿灯,从入井第一天起,我与它便成了形影不离的“好友”,对于矿灯的使用,可以说是很有经验了。

矿灯被称为矿工的“眼睛”,可见它的重要性。我的父亲是位老矿工,说起矿灯,他打开了话匣子,说那时酸性矿灯蓄电池采用的是硫酸溶液,矿工下井前不像现在是自己从充电架上取灯存灯,而是要到矿灯房领灯,升井后再交灯。领到矿灯后,要先用抹布擦干净溢出的电解液,稍不注意,就会将工作服“烧出”一个个大小不一的窟窿,有时还会弄到手上或身上。矿工在井下工作时,腰间挂着砖头大小的矿灯,也不太方便。而且那时的矿灯也不耐用,用不了一年就要更换灯匣子里的配件。

随着科技的发展,锂电池矿灯取代了酸性矿灯。2010年,我第一天到矿里报到,领取了锂电池矿灯。锂电池矿灯体积更小,灯泡由原来的白炽灯换成了LED灯,亮度更高,带有主光和亚光两套照明设备,照明时间更长,十分轻巧耐用。同时,矿灯和自救器放在充电架上并上锁,实现矿工自存自取、自行充电的开放式管理,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后来,随着智能化矿山建设的推进,矿灯房进行升级改造,充电架被淘汰,安装了矿灯智能充电柜,这种充电柜高效节能、显示直观、专业性强、安全稳定、智能化程度高,矿灯从上架、充电、下架,使用状况全程自动统计、报告,矿工用钥匙开锁取灯存灯。同时,灯房服务人员也可以通过充电柜上安装的电子显示屏,清楚地看到矿灯的充电状态,一目了然,提高了工作效率,灯房环境也变得更加整洁。

如今,矿灯变得更加精致耐用,矿灯房也变得更加宽敞明亮。你看,那一排排整齐的灯架在勤劳的灯房女工手中,闪烁着如星星般璀璨的光芒。小小矿灯的更替变化,见证了煤矿的高质量发展轨迹。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