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3-05-15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青云直上”

    摘要:去青云村,我想起了诗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当然,心中也有疑惑,青云村真的能“青云直上”?在美丽的泊湖之滨,“青云”作为宿松县高岭乡一个村名,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为高岭公社青云大队,由

  • 最美奋斗者的“计较”与“不计较”

    摘要:几十年来,每逢春节、清明,“先祭谷公,后祭祖宗”成为福建东山百姓们至今未变的习俗。究竟是什么力量,让当年的县委书记谷文昌永远活在了百姓心中,收获了最深沉的怀念?来到谷文昌干部学院异地学习交流,重温最美

  • 回家

    摘要:海拔三千零五十米的云南甘海子蓝月谷霍建明/摄

  • 无城西大街的文化魅力

    摘要:位于无为市无城镇的西大街,有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芝山的诗词、黉门的书法,麻石街的舞龙……让濡须河畔、绣水之旁的儿女,不断汲取精神的食粮。芝山的诗词,已经有千年以上的历史。相传,位于西大街偏南的芝

  • 大师的母亲

    摘要:又是一年母亲节,捧读大师的经典著作,感受大师们对母亲的歌颂与赞扬,感悟母亲博大的胸怀与高贵的情操,拾掇一份感恩,也是一种美。爱子无痕、润物无声的母亲。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在《我的母亲》一文中,写道:母亲

  • 千载西庐寺,百年吴山口

    摘要:阳春三月,应文友邀约,来到肥西吴山口老街采风。300多米长的街道上游人如织,眼光所及之处,皆是青砖、灰瓦、石板路,记录着百年老街的风雨沧桑和华丽蜕变;回廊、挂落、花格窗,似一幅幅古画,讲述着逝去的红尘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师的母亲

   期次:第8079期   作者:□王玉美

又是一年母亲节,捧读大师的经典著作,感受大师们对母亲的歌颂与赞扬,感悟母亲博大的胸怀与高贵的情操,拾掇一份感恩,也是一种美。

爱子无痕、润物无声的母亲。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在《我的母亲》一文中,写道:母亲是位“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的劳动妇女。勤俭朴实的母亲常年没有休息,“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她做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

母亲70大寿那天,老舍没能回家。母亲十分想念幼子,没有心情过寿,只喝了两口酒,很早便睡下。母亲过世一年后,老舍才知道。这些使老舍对老母亲心怀愧疚,自称为“逆子”。

老舍的母亲是万千母亲中的一位,但她却让老舍在性格、习惯和为人处世等方面都得到一种可贵的积淀。正如老舍所说:“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重视教育、眼光长远的母亲。文学大师茅盾先生在《茅盾自传》中,讲述了父亲病逝,自己小学毕业后,当时的家境和亲友的愿望,想让他上师范,这样可不花食宿费,还发服装,毕业后即可就业。可母亲看来,虽然钱是节省了,但有悖于丈夫遗愿,因为丈夫生前要求茅盾念工科、学实业,况且这样做也许会限制儿子将来的发展。于是,母亲顶着来自家庭的压力,毅然把茅盾送到湖州去念中学,后又让茅盾去北京大学深造。

茅盾晚年回忆,他刚工作时,每有译文或文章发表,就像当年让母亲看作文一样,照例寄给母亲过目。说明母亲时刻重视茅盾的教育。

深明大义、柔中有刚的母亲。文化大师胡适在《我的母亲》一文中写道:“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件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母亲当着众人的面并没有责罚他,为胡适留下了面子和尊严。“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在母亲的管束下,胡适渐渐养成了和气、宽恕、体谅的做人习惯。母亲还不惜重金厚待老师,让老师采取不同的方法教胡适,所以胡适幼年所受教育有其独到之处。

严肃慈爱、内外兼顾的母亲。漫画大家丰子恺在《我的母亲》一文中,对母亲有过这样的描述:“我的母亲一生坐在我家老屋西北角里不安稳、不便利、不卫生、不清静的一只八仙椅子上,眼睛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现出慈爱的笑容。母亲为什么老是坐在这样不舒服的椅子里呢?因为母亲坐在这位子里既可以顾到灶上,又可以顾到店里。母亲兼顾内外,便顾不到座位的安稳不安稳、便利不便利、卫生不卫生、清静不清静。”

丰子恺九岁的时候,父亲离世,遗下母亲及姐弟六人、薄田数亩和染坊店一间。家庭内外一切责任全归母亲负担。此后她坐在那椅子上的时间 愈加多了 。工人们常来坐在里面的凳子上,同母亲谈家事;店里伙计们常来坐在外面的椅子上,同母亲谈店事;父亲的朋友和亲戚邻人们常来坐在对面的椅子上,同母亲交涉或应酬。丰子恺 33 岁时,母亲去世。从此,老屋西角里八仙椅子上母亲坐着,“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的样子”,在他的脑海中默然定格。丰子恺笔下的母亲,兼顾一生,忙碌一生,操劳一生。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4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