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有朋友夫妇从广州回故乡,途停合肥,我全天候陪同他们。
那日上午,雨像瓢泼一般地下,而且一下几乎就是一上午。中午本想带他们去罍街品尝一些地方小吃,无奈车子就近停在罍街进门的一家饭店附近。倾盆的雨阻断了前行,只好冲到那家饭店的廊檐避雨。
“进门坐坐,外面雨太大!”面对老板的热情招呼,我们忸怩着进入饭店。饭店有两层,进门的右边是吧台,吧台后面墙上张贴着令人垂涎欲滴的配有彩色照片的菜单以及提示顾客连接wifi 的密码。吧台的那头铺着红色地毯的楼梯梯次向上延伸,拐个弯,弯向深邃,我猜想楼上设置的一定是包厢雅座吧。吧台正对面是一楼敞开式的大堂,七八张桌子摆在极为实用的空间里,雍容华贵,一团和气。
因为雨下得大且时间长,加之时间还没有完全到达饭点,厅堂里除了我们仨并未见其他客人。我们在跑堂的招呼下,来到靠墙的一张条形桌子面前坐着待雨停歇。不管风雨,我此时的意志还是坚定的:等雨停了,再带朋友夫妇往罍街深处的那个叫做什么公社的地方,去吃天南海北的小吃。
我们坐下来聊着,不时地关照着摆在桌上的手机。这个期间,我竟意外地发现我的手机居然自动连接上饭店的wifi,这让我惊讶:我曾经来过这里?
日久他乡成故乡,这些年时常在合肥小住,已分清了城市的东西南北甚至寻常巷陌。可是初来乍到搞不清子丑寅卯的那些年,全靠女儿做向导,特别是有时为了一顿美食在合肥满城奔波。几年下来,跑遍了,吃全了,喝足了,但是到过的那些美食店的地名和店名并不完全记得。
Wifi 的自动连接唤醒了一种记忆:wifi 初兴时,手机用户大多是非常珍惜流量的,所以一到公共场所第一件事情便是要打听处所的wifi连接密码,连接上 wifi 的手机就可以放心大胆地使用了。久而久之,那些经常到达的地方,再去时手机就有了记忆,wifi 便会自动连接。而那些不常去的地方,此地为一别,就有一种“肠断白蘋洲”的境况了,但极被人忽视。
重逢的 wifi 让我有些意外,只是眼前不便过多感叹,“称名忆旧容”,虽然我已经没有关于它的记忆了,但异样的情怀羁绊着我的脚步。雨停了,我并没有走,那一顿午餐是重逢的温习。
我的故乡在大别山深处,一个山城以及它的近郊有我空着住房和父母留下的老宅。在合肥居住的日子里,我并没有中断对那里的网络续费,有人认为是一种浪费,这固然实际。但他们并不懂我的用心:在千里迢迢、沐浴风尘归来时,楼宇空空,故人已去,重逢的 wifi 是一种存在,它慰藉着怅然若失的心灵。
只是有时有些担心,这世上还有多少曾经连接过的wifi被我遗忘?“过尽千帆皆不是”,它们会在一如既往的搜寻中坚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