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喜欢养些花花草草,均是能越冬、易打理的。几年前的春节,在花市买了两盆杜鹃,一盆玫瑰红、一盆粉红,花开正艳,花期一月有余,放在家里着实温馨喜气。
天气转暖后,更换了精致的花盆和有肥力的土。这花好养,平时放 在 窗 台 上 浇 浇 水 即可。冬天气温较低,虽然每年春节没有按时开放,但转暖后必定花开,依旧娇艳动人。
今年杜鹃花开结束后,我忘了换土,但长势还不错。一天忽然发现其 中 一 盆 冒 出 绿 色 植物,种子或许是鸟儿丢下的。为弄清是何种植物,好奇的我一直没有拔除。
这植物长得挺快,叶片有巴掌大,脉络清晰,青翠欲滴,风头渐渐盖过杜鹃。因放在后窗台,阳光在早晚时分才能照射到,倒也减少水分的蒸发。担心营养跟不上,我每周都会浇一次淘米水。它不知不觉牵出了藤蔓,藤上有细细的茸毛,我认出是丝瓜,但又不太确定。
此后,我每天都要去看上几眼,蔓是长长的须丝,触角卷曲着,不知何时缠住了防盗窗,往上爬去,昂首探出窗外,似乎要汲取更多的阳光和雨露。后来越长越茂,渐渐地布满了窗台。
一日清晨,鸟鸣声声,叶在微风中摇曳生姿。我惊奇地发现一朵黄灿灿的花迎着朝霞绽放,花蕊也是明艳艳的黄,洋溢着热情奔放的气息。此时才确认它是丝瓜。
家中的花都不在花期,我便把丝瓜当花养。一朵、两朵、三朵,陆续开了好几朵花。叶衬着花,黄绿相间,平添几分情趣。黄昏时分回到家,晚霞映红了半边天,一只红蜻蜓正栖在丝瓜叶上,享受着静美,竟久久不愿离开。我静静地看着,心情舒畅,一身疲惫烟消云散。
我轻嗅丝瓜,一股清香盈鼻,那是一种乡土生活的情味,不禁勾起如烟往事。丝瓜是一道家常菜,儿时住在乡下,母亲总会在房前屋后栽种丝瓜。等它牵藤后,用竹枝搭起架,用稻草将藤固定在架上,有时也用草绳将丝瓜藤引上房子或树上。“数日雨晴秋草长,丝瓜沿上瓦墙生。”丝瓜像个听话的孩子,顺着架子爬了上去。尔后四处铺开,花开满眼,犹如在绿毯上绣起金黄色的图案。
采丝瓜时,低处的丝瓜大人们举手可摘,高处的需爬上去摘。但过去农村的房子不太牢固,成年人爬上去易踩塌,我小时候经常由父母托举上房后,扒开叶子采丝瓜。在竹竿较细的一端绑上镰刀,高高举起,瞄准后用力一钩即掉下。若用手接住则完好,若“啪嗒”掉在地上,便会被摔成几段。好在现摘现吃,也无大碍。
丝瓜的吃法有多种,无论是清炒还是做汤,都美味可口,点缀着恬淡生活。改革开放前,家中生活较为清苦,那时或盼着家中来客,这样便能吃上丝瓜鸡蛋汤了,那汤黄、绿、白相间,清爽诱人;或盼着父亲去县城带回几根油条,与丝瓜烧汤,那汤醇香可口,油而不腻。
待树叶飘落,原本隐藏在茂密枝叶中的丝瓜显露出来,已成褐色。这时母亲将其扯下来,几番摔打后将籽倒出,留做种子。去掉枯皮后的丝瓜瓤用来洗碗刷锅,既方便又耐用。
不知不觉已入秋,丝瓜根部有了枯叶,花也枯萎,结成小小的果实。眼前的丝瓜,少了一些张扬,多了一份沉稳,恰如人至中年,已不再那么注重外在,更注重内心的丰盈。张爱玲有个夙愿,在老去的时候,一个人静看丝瓜爬蔓。不过,我不必等到老去,从明年开始,就在花盆中种下一棵丝瓜,静看爬蔓、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