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3-10-09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佘溪廊桥

    摘要:说起廊桥,人们大多会想起青山如黛、溪水潺潺、民风淳朴、远离喧嚣的宁静乡村。徽州民间向来注重风水,古时候的廊桥大多选址在这样环境清幽的河谷之中,如北岸廊桥、许村廊桥、唐模廊桥、清华廊桥等。一路向北,小汽

  • 晒出一片天

    摘要:

  • “不要考第一”

    摘要:暑期后刚开学,我去合肥的中国科技大学“游学”,偶遇该校少年班学院18岁成人宣誓仪式。因为离得有几十米远,未能听到宣誓的内容。此后从孩子们中间穿行而过,真真来了个“面对面”。从15岁入学,到18岁成年礼

  • 秋天的样子

    摘要:我喜欢秋天的样子,喜欢按秋天的样子来塑造自己的生命。秋天是明净的。家门前就是气势磅礴的长江,处在辽阔平稳的下游地区,我看它已有20多年了。春天时,江水有点绿,我觉着有点轻薄;夏天时,江水有点浑黄,我觉

  • 最美国庆是丰收

    摘要:打开老家的监控,母亲正对着摄像头发呆。她有些弄不懂,为何摄像头有时有人,有时没人?对她爱答不理的。埊埊一句奶奶,母亲就回了魂,翻箱倒柜地拿东西,给她看。末了,问一句:“埊埊国庆节回家吗?玉米管掰了,我

  • 祖国之歌

    摘要: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高高飘扬,金秋十月,我们又迎来祖国母亲的生日。长城内外,普天同庆;大江南北,遍地流芳。当下的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曾打乱了我们所有人的生活节奏。面对疫情,白衣

放大 缩小 默认

最美国庆是丰收

   期次:第8178期   作者:□葛亚夫

打开老家的监控,母亲正对着摄像头发呆。她有些弄不懂,为何摄像头有时有人,有时没人?对她爱答不理的。埊埊一句奶奶,母亲就回了魂,翻箱倒柜地拿东西,给她看。

末了,问一句:“埊埊国庆节回家吗?玉米管掰了,我带你找‘香泡泡’吃。”

埊埊转头看我,我点点头。她还不谙世事,看不穿老人的把戏。母亲哪是喊她回家,分明是喊我!也绝非回家找“香泡泡”吃,而是掰玉米。母亲越老越像小孩,庄稼成熟了,她总要在我面前炫耀一番。我们的国庆节,正是她的丰收节,哪里肯放过这个机会。

埊埊快乐地说:“好,奶奶。”她的声音悠长,长到能把小城和故乡连起来。

回到家,院门敞着,没人。埊埊推开一扇扇门,一间间屋喊奶奶。我告诉她,奶奶不在家,下地了。她眨眨眼:“下地找‘香泡泡’了?”我笑笑:“嗯,给你找‘香泡泡’了。”她也要下地。我说:“地里热,灰大,叶子辣人,还有毛毛虫……”她头一仰:“不怕!奶奶保护我。”父母站在地两头,走来走去,目光紧跟着收割机,在田地里吞云吐玉米。

一块地,一本书。父母是这本书的合著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俗套要命的剧情,他们乐此不疲。这些年,每次回家,我都劝他们:“年龄大了,老胳膊老腿的,就别种地了,要是碰伤了,花钱不讲,罪得受……”他们不屑一顾,压根就不服我,更不服老。

一穗穗玉米,争先恐后地爬进车厢。个个金黄,颗粒饱满。父亲拿一穗,在手里掂量一下,骄傲地说:“一斤八两跑不了!亩产估摸得一千四五百斤。又是一个丰收年!”

那一刻,我竟羡慕起他来。的确!在这片土地上,父亲一直是最优秀的作家。

埊埊的到来,转移了母亲所有的注意力。她变魔术似的,让埊埊在她口袋里挖呀挖,挖出“香泡泡”、马泡瓜……埊埊还不满足,在刚收过的玉米地挖呀挖,挖出“奇迹少女”、蝴蝶仙子、小蜘蛛卢卡斯、蟒蛇火车……母亲一个也不认识,但并不妨碍她们相谈甚欢。

父母在地里翻枝倒叶,捡拾漏掉的玉米,也跟着埊埊探寻奇妙的动物世界。

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庆,何尝不是千万家庆?最早的甲骨文里,庆写作慶,从鹿、从心,带着鹿去祝贺。父母是农民,带着丰收的果实和喜悦与国同庆;我是儿子,带着孩子回家乡与父母同庆。我们都收获颇丰。

玉米、大豆、稻谷,甚至汗珠,都是黄灿灿的,被时光包浆、镀金。当丰收与国庆撞个满怀,多像孩子一头扑进母亲的怀抱,打开经年的百宝箱;当国庆与丰收迎个照面,多像父亲一把擎起孩子,指认眼前万千锦绣。大地上,我们是父母的庄稼,也是国家的孩子。

丰收是国庆最美的礼物,每一粒粮食,都饱满丰盈;每一句祝词,都情深义重。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