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3-10-09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佘溪廊桥

    摘要:说起廊桥,人们大多会想起青山如黛、溪水潺潺、民风淳朴、远离喧嚣的宁静乡村。徽州民间向来注重风水,古时候的廊桥大多选址在这样环境清幽的河谷之中,如北岸廊桥、许村廊桥、唐模廊桥、清华廊桥等。一路向北,小汽

  • 晒出一片天

    摘要:

  • “不要考第一”

    摘要:暑期后刚开学,我去合肥的中国科技大学“游学”,偶遇该校少年班学院18岁成人宣誓仪式。因为离得有几十米远,未能听到宣誓的内容。此后从孩子们中间穿行而过,真真来了个“面对面”。从15岁入学,到18岁成年礼

  • 秋天的样子

    摘要:我喜欢秋天的样子,喜欢按秋天的样子来塑造自己的生命。秋天是明净的。家门前就是气势磅礴的长江,处在辽阔平稳的下游地区,我看它已有20多年了。春天时,江水有点绿,我觉着有点轻薄;夏天时,江水有点浑黄,我觉

  • 最美国庆是丰收

    摘要:打开老家的监控,母亲正对着摄像头发呆。她有些弄不懂,为何摄像头有时有人,有时没人?对她爱答不理的。埊埊一句奶奶,母亲就回了魂,翻箱倒柜地拿东西,给她看。末了,问一句:“埊埊国庆节回家吗?玉米管掰了,我

  • 祖国之歌

    摘要: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高高飘扬,金秋十月,我们又迎来祖国母亲的生日。长城内外,普天同庆;大江南北,遍地流芳。当下的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曾打乱了我们所有人的生活节奏。面对疫情,白衣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要考第一”

   期次:第8178期   作者:□刘效仁

暑期后刚开学,我去合肥的中国科技大学“游学”,偶遇该校少年班学院 18 岁成人宣誓仪式。因为离得有几十米远,未能听到宣誓的内容。此后从孩子们中间穿行而过,真真来了个“面对面”。从 15 岁入学,到 18 岁成年礼,开学应是大四的新生了,看看这群大学生,真得好年轻。

早在 1974 年 5 月,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向周总理建议:“从全国选拔很少数,约十三四岁的、有培养条件的少年,到大学去培训,培养一支少而精的基础科学工作队伍。”直到 1978 年 1 月 27日,中国科学院“(78)科发人字 0117 号”文,回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该文件写道:“经研究,同意你们为加速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不拘一格发现、选拔人才,破格录取优秀青少年,试办预科班的做法。”同时提出:“预科班学员的选拔要严格,一定要注意选拔政治思想好、有志于自然科学研究、身体健康的优秀青少年入学。年龄不必限制在不超过 15周岁,稍大一点亦可。预科班的学习时间可暂为一年左右,学习课程可视情况规定必修课和选修课。”从此,全国首个大学少年班诞生了。

不远处,就是“少年班学院”教学楼。两间大小的空间,即是少年班的“展览馆”或“陈列馆”。墙上,中科院当年的红头批文赫然在目。同时,张贴的还有李政道与周总理的握手照;当年少年班学习的情景照。

在另一面墙上,是各位大师的题词。如1978 年4月 29 日,严济慈题:你们是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李政道于 1987 年 12 月 6 日的题词:代代出新人,英雄在少年;1980 年 6 月 9 日,方毅题曰: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1982 年 6 月 13 日,袁家骝、吴健雄所题为:我们今天和科大少年班同学们座谈,给了我们很深刻的良好印象;1988 年 2 月 10日,宋健题:“少年强则国强”,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同学共勉;最有意思的是,当数陈省身 1985 年6月15日所题:科大少年班同学,不要考第一。

陈省身作为 20 世纪最伟大的几何学家之一,被誉为“整体微分几何之父”。所题“不要考第一”,或许最能代表自然科学、基础科学的规律和真谛,即从来没有终点和绝对真理,自然也就没有“第一”之说。而自然科学、基础科学的研究由于没有标准答案,不需要死记硬背,反倒要创新思维,打破定势,独立思考,别具一格。是故,在学习和研究中,就不必追究百分百的正确,不要担心失败得失,不要怕与众不同。“不要考第一”,同时意味着不必在意分数、成绩高低,不必定于一尊,而志在别样的答题思路,拥有更多通向真理的路径,百家争鸣,百花竞放。

事实上,40 多年来,中科大少年班的教育与教学本身也一直在创新,一路在变革。比如,2010 年启动少年班“创新试点班”招生办法;2016 年创建交叉学科英才班;2022 年则实施了“一生一方案”,设立专业班。可贵的是,学校聘请了一批国内外顶尖的教授和学者(院士)担任少年班的教师,不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且在各自研究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就一生一方案而论,如此因人施教需要丰厚的师资资源相匹配,少年学子不仅可以亲近大师,聆听高言大智,亦有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学研特长,为未来各尽其才各显神通,奠定了坚实的学养基础。

还有类似于少年班的英才榜,张贴着许多从少年班走出去的科技精英、国之栋梁。如 1978 级少年班学生、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院士、百度公司总裁张亚勤;1981 级少年班学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斯坦福大学教授骆利群;1985 级少年班学生、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大副校长杜江峰,等等。诚可谓“代代出新人”“少年强则国强”。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