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廊桥,人们大多会想起青山如黛、溪水潺潺、民风淳朴、远离喧嚣的宁静乡村。徽州民间向来注重风水,古时候的廊桥大多选址在这样环境清幽的河谷之中,如北岸廊桥、许村廊桥、唐模廊桥、清华廊桥等。
一路向北,小汽车风驰电掣地穿越方家岭隧道,窗外群峦叠翠,绿水环绕。半小时后,我们到达方坑岭,路旁的山坳里不知何时搭建了几幢简易的异地风情建筑,吸引我们停车驻足观看。一棵棵高大的椰子树挺拔屹立在湖边,那富丽堂皇的金色城堡、在湖中嬉戏的白天鹅,让人仿佛走进了东南亚风情的小镇。参观后得知,不久前这里拍过一部电影,显然是剧组留下的“杰作”。
大约一小时后,我们到达了黟县宏潭乡竹溪村通往茅田村的公路旁,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座被当地人称为“保命桥”的单孔石桥。保命桥位于西山村民组老官嘴下首,横跨佘溪、竹溪两水汇合的佘溪河之上。据史料记载,此桥始建于清朝雍正二年(1724 年),长 30 米、宽 7 米、高 7 米,为一正圆形单孔石拱桥,是古时通往塘田村、石台县的交通要道。远远望去两边桥基立于石壁之上,向河中倾斜,似一个大圆洞,自古被人们冠以“江南第一洞”的美称。
佘溪廊桥位于佘溪村村口,是古时村庄的水口,桥上建有观音庙。佘溪河下游的河岸边有一棵 300年的古杨树,树径约三四人环抱,树冠繁茂,其覆盖范围约有篮球场大小。古树的躯干已经中空,是否被雷劈不得而知。奇怪的是中空的树桩中却又长出一些青枝老藤,攀附古树,生命力极其顽强。
佘溪村背山面水,坐北朝南,一条清澈明亮的小溪穿村而过。夹溪两岸皆是百姓人家,廊桥巧妙地镶嵌在村头水口转弯处,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廊桥正面有一个长方形的漏窗,其左右的墙面各有一个对称的圆孔,透气透光。同时,寓意从佘溪村上游引水而来,水为财,旨为引水开源。
佘溪廊桥下溪水悠悠,村姑三三两两石埠浣衣,欢声笑语。两岸野菊盛开,芳香缕缕,低矮的桥头老屋粼粼瓦片上,炊烟袅袅。
站在廊桥上远眺,佘溪河两岸新式马头墙民居鳞次栉比,秋风吹熟了竹佘盆地一垄垄灌满稻浆丰收在望的田野。村民在沿河两岸依托自家民居建起了阵阵飘香的酒坊,昔日旧居装饰成接待南来北往游客的民宿。夕阳西下,晚霞冉冉升起,佘溪廊桥在霞光映照下就像一艘即将远航的帆船,驶向无际的大海。走在青山绿水的乡间田野,我们在和煦的秋风中感受到佘溪村建设和美乡村、旅游乡村、烟雨徽州的膂力。
佘溪廊桥是一座幸福桥!幸福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如同带有流苏的糖汁溢进每个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