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3-10-12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稻香浸润乡愁

    摘要:闲暇细品“扬州八怪”中的李复堂和郑板桥合作的《秋稼晚菘图》,田园气息,悠远绵长。那朴素的稻黄,让人感到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我喜欢站在老家的稻田边,静静倾听水稻的灌浆声和河鲜的泼剌声,有苍凉古意。放眼望

  • 金色的梦

    摘要:

  • 人间最美是清秋

    摘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幅绝美的秋日画卷,惊艳千古。秋天,天空明净澄澈,旷野辽阔宽广,碧空雁阵,巧云弄舞。极目远眺,一种宏大的色彩,从磅礴的群山之间喷薄而出,红黄绿掺杂,一层层、一浪浪,

  • 三河的秋天

    摘要:喜欢三河的秋天,这是其他季节所不可比拟的。早年的三河由东镇、南镇和西镇组成,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东街、南街、西街,每条街都有自己的体系和独立的空间布局。例如菜市,虽说都是骑路经营,但各有特色,南街菜市水产

  • 古道青年

    摘要:层层叠叠的青石板古道在崇山峻岭间蜿蜒起伏,连接着一个个古老的村庄。如今,村村通了公路,人们习惯了以车代步,隐在绿荫深处的古道也渐渐沉寂。“90后”的小五转眼到了而立之年,他经常戴着一顶白色太阳帽,穿着

  • 百年凹山之约

    摘要:站在悬于半空的椭圆形观景台上,眺望不远处的凹山湖,宽广的湖面安静得像一位隐居的女子,任由人来人往,她自淡定端庄,懂她的人和她相视一笑,知晓她的胸襟和情怀,不知的人则会一探她的神秘过往。若来去匆匆,远去

放大 缩小 默认

百年凹山之约

   期次:第8181期   作者:□张永清

站在悬于半空的椭圆形观景台上,眺望不远处的凹山湖,宽广的湖面安静得像一位隐居的女子,任由人来人往,她自淡定端庄,懂她的人和她相视一笑,知晓她的胸襟和情怀,不知的人则会一探她的神秘过往。若来去匆匆,远去的背影里也会有她的记忆。

沿着修葺一新的南山大道前行,来到位于马鞍山南山铁矿内的凹山地质文化公园,只见绿色植被间放置着巨大的牙轮钻、电铲、电机车,这里曾是具有百年开采史的凹山采场。带着惊讶和欣喜,不知不觉便走到了观景台,浩大的湖面和这椭圆形的观景台组合在一起,如同一把斜置的大提琴。若恰巧听到长笛嘶鸣,你会发现,一列满载铁矿石犹如长龙般的电机车正从观景台下驶过,静谧的凹山湖面泛起丝丝涟漪,岸边的格桑花和一些不知名的野花也在这壮美的旋律中轻盈起舞。这一刻,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这儿不是世外桃源,而是充满生机的钢城一角,彰显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

凹山采场曾是马钢的“钢铁粮仓”,可以说是马钢和马鞍山这座城市的源头。凹山的百年开采史,既记录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时掠夺式开采的斑斑血泪、满目疮痍,也抒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功勋采场”的荣耀与辉煌。当年,毛泽东主席登上马钢的五号高炉炉台,在数里之外的凹山掌子面,一群矿山汉子正手握钢钎、铁锤,推着元宝车,穿梭在崎岖的山道上忙碌着,那一声声高亢的劳动号子在空旷的山峦间碰撞、响亮,一粒粒晶莹的汗水洒在坚硬的矿石上,坚如磐石的信念在掌子面生根发芽,如黑珍珠般沉甸甸的铁精矿粉承载着矿山人的希冀奔向铁厂、高炉,奏响了一首首雄壮的钢铁交响曲。

从凹山揭顶第一炮到“凹山大会战”,在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凹山承载着钢城人民的嘱托和期盼。从年产50万吨铁矿石到年产 600 万吨,矿山人数年如一日,从使用原始的设施挖矿到使用电机车、汽车联合开采,一代又一代矿山人在坚守中传承,抬头仰望星空,低头脚踏实地。这片浸润着矿山人体温的采场,从海拔184米的山峰被开采成负215米深坑,累计奉献出2亿多吨矿石,是实实在在的“功勋采场”。2017年6月5日,随着最后一声炮响,画面定格在矿石碎片如宝石花般散开的那一刻,是否像一首交响曲,乐章的尾声是沉思?

在凹山地质文化公园的一隅,矗立着一大块采自当年采场的铁矿石,一旁展板上的文字彰显着一代又一代矿山人的追求和梦想。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凹山从容地完成了一次华丽转身,焕发出新的容颜。绿树成荫、芳草萋萋的地质文化公园在群山的环抱下,如同一座天然氧吧。回想来时经过的南山大道,两侧同样郁郁葱葱。凹山湖所在的南山铁矿已擦亮了“绿”底色,智控中心的一键启动又为矿区涂抹上科技的亮色。

站在观景台上,望凹山湖平静如镜,远处层峦叠嶂,一群白鸽迎着阳光飞向白云深处,哨音回响,像那悠扬的琴声,久久萦绕在心灵深处。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