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阳节这天,阳光灿烂,秋高气爽。我们几位老同学相聚在江南诗山敬亭山,一路爬山观景,欢歌笑语,陶醉在五彩斑斓的海洋之中。
敬亭山为何受人青睐?南北朝时期著名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经常吟诗歌颂敬亭山,还特地在山上建楼揽胜,领略自然风光,并以清新流丽的笔触,写下了“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等佳句名篇,勾勒出一幅幅淡远而有情致的山水画,开创了山水诗的新风。唐代诗人李白深受谢眺的影响,在“举杯消愁愁更愁”的安史之乱前后,曾七次登临敬亭山,留诗 45 首,其中《独坐敬亭山》成为千古绝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自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以拟人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将敬亭山这座名山倾注了无限的生命活力。
敬亭山自谢李相继赋诗,遂名扬天下。历代文人雅士追寻谢李的足迹,纷纷上敬亭山挥毫泼墨,唐代的颜真卿、孟浩然、王维、韦应物、刘禹锡、杜牧,宋代的梅臣、欧阳修、晏殊、范仲淹、苏东坡、黄庭坚、杨万里、文天祥,明代的李东阳、汤显祖、文徵明、王思任,清代的姚鼐、施润章、石涛等三百余人在此留下了近千篇(首)诗词、山记等,使敬亭山成为“吟无虚日”的江南诗山。
敬亭山系黄山余脉,山川秀丽,怪石峥嶙,层峦叠翠,云泉松风。登高远眺,万千景象,令人心旷神怡:古城新姿,双桥飞虹,水阳江渔歌,宋代双塔……小憩时,在太白独坐楼,呷一口“敬亭绿雪”,使人神清脾沁。许多文人墨客在敬亭山灵秀之气的熏陶下,文思泉涌,一鸣惊人。杜牧的“敬亭山下百顷竹,中有诗人小谢城”,黄庭坚的“晚楼明宛水,春骑簇昭亭”,汤显祖的“敬亭天水绿,淑节照人妍”,文徵明的“日落敬亭相映带,云开叠嶂浸沧浪”等,更是将敬亭山与古宣城相映成趣。唐代诗人白居易18岁时,在宣城通过乡试进京一举及第,成为轰动京都长安“十七人中最少年”得意进士。他面对敬亭山,诗兴勃发:“忽惊歌雪今朝至,必恐文星昨夜还。再喜宣城章句动,飞觞遥贺敬亭山。”
“君不见敬亭之山黄索漠,兀如断岸无棱角。宣城谢守一首诗,遂使声名齐五岳。”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九华山歌》道出了敬亭山的神韵。然而宋人林希还留有妙语:“虎丘换得敬亭山,句水松陵数舍间。天下难如两州好,君恩乞与一身闲。”说宣城的敬亭山能与苏州的虎丘相媲美。
近年来,宣城市多次对敬亭山景区进行修缮,如今敬亭山风貌更显得魅力无穷,游客如云,被誉为“国家森林公园”。
“敬亭山下橹声柔,雨洒江天似梦游。李谢诗魂今在否?湖光照破万年愁。”这是陈毅在皖南事变后途经宣城留下的诗句,把宣城山清水秀、旖旎多姿的风光描绘得如诗如画,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