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目前,滁州市从事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工作人口超过 5.5 万人。今年以来,滁州市聚焦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难,有针对性地推出“3+”举措,发挥“1+1>2”效应,切实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
“部门+”联合保护。落实主体责任,人社、市场监管等部门形成合力,针对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骑手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情况开展调研,引导新业态企业履行责任。开展“和谐同行”“春季要约”活动,在新业态企业中认定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单位145家,指导560家签订集体合同,4000余名职工选择工资集体协商。
“智慧+”联动监管。启用“农民工工资监管系统”和“智慧仲裁”系统,并在“滁州人社”微信公众号上设立专栏链接,实现全程网办、掌上维权。健全劳动保障长效机制,加强治理拖欠劳动报酬、违法超时加班等突出问题,在新业态用工单位聘任 12 名兼职仲裁员,设立 3 个维权站和 1个公益援助机构,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区块+”联手治理。加强“府院”联动,建立“互联网+调解”平台与法院“调解平台”对接,实现裁审衔接。与长三角地区深度合作,定期开展“院长示范庭”,通报劳动监察仲裁案件,与上海金山、浙江平湖等 6 地联合开展劳动维权执法。今年以来,共受理新业态劳动人事争议案件41件,为55名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164.2万元。(叶传龙 赵占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