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3-11-27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我省化学品船舶制造进入全球第一方阵

    摘要:近日,芜湖造船厂一举揽获全球最大化学品船船东总计12艘38000载重吨不锈钢化学品船大单,手持不锈钢化学品船订单已经跃居全球第二。11月21日,全球领先的散装液货运输商思多而特集团(Stolt-Nie

  • 劳动者的合法权利不能“二选一”

    摘要:女职工产假期间提前上班可否兼得工资报酬与生育津贴?近日,重庆市忠县人民法院对冯某诉忠县某中心小学劳动争议纠纷一案作出判决,认定冯某产假期间提前上班,在此期间基于劳动关系的劳动所获得的工资报酬,与其基于

  • “师带徒”提升青工素质

    摘要:“师傅,我这次在‘名师高徒’大赛中获得值班员工种第一名,这都多亏了您平时无私地把工作上的技术绝活教给了我……”近日,淮北矿业铁运处湖集中心站青工牛孝东在淮北矿业集团“名师高徒”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由

  • 奇瑞月销量突破20万辆

    摘要:11月25日,芜湖港朱家桥港区国际集装箱码头,大批奇瑞汽车集结在货场准备装船出口。日前,奇瑞集团公布了10月新车销量,当月销售汽车200313辆,同比增长50.8%;单月销量首次突破20万辆,再次刷新

  • 我省餐饮质量安全提升三年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摘要:本报讯按照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统一部署,自2021年以来,省市场监管局坚持问题导向、科学监管,研究制定工作方案,统筹调度推进,深入开展餐饮质量安全三年提升行动,着力破解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重点、难点问题,有力

  • 安徽省推进工人文化宫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在淮北召开

    摘要:本报讯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工会十八大、省工会十五大部署要求,11月23日至24日,安徽省推进工人文化宫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在淮北市召开。省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宣教部

  • 安徽区域创新能力连续12年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摘要:本报讯11月25日,《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3》在北京发布。《报告》显示,2023年,广东省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依然保持第1位,连续7年居全国首位;北京、江苏分别排名第2位和第3位,浙江和上海

  • 摘要: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既要得力,又要得法。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党积累了许多很好的经验,要坚持运用、发扬光大。同时,要适应形势发展,改进对群团组织的领导,提高党的群团工作科学化水平。要把握群团组织特点,

放大 缩小 默认

安徽区域创新能力连续12年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期次:第8213期   

本报讯 11 月 25 日,《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3》在北京发布。《报告》显示,2023 年,广东省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依然保持第 1 位,连续 7 年居全国首位;北京、江苏分别排名第 2 位和第 3 位,浙江和上海分别排名第 4 位和第 5 位,前 5 位排名与去年保持一致。我省区域创新能力继续保持全国第 7 位,连续 12 年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报告中,我省科技创新在“知识创造”“知识获取”“企业创新”“创新绩效”“创新环境”等五个指标维度均有亮眼的表现,充分反映我省以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为旗帜性抓手,实施“竞争赛马”机制,将科技创新纳入考核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明显成效,科技创新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我省成功举办两届中国(安徽)科交会,签约总金额达 1208 亿元。启动打造安徽“双创汇”品牌,省市县及园区等联动,每周走进园区、高校等开展一场专题活动,促进科研机构、院所和企业进行对接,累计举办活动 45场,促成签约项目 1150 个、金额达 75 亿元。着力塑造新动能新优势,我省生产了全国 1/11 的新能源汽车、1/11的动力电池、1/8 的太阳能电池、1/3 的光伏逆变器、1/2的光伏玻璃,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首个国家实验室、首批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首个深空探测实验室等落子安徽,“3+6+3”大科学装置梯次布局加速建设,量子信息、聚变能源、深空探测三大科创引领高地纵深推进,建成各类“国字号”创新平台两百余家,墨子号、祖冲之号、九章计算机、动态随机存储芯片、制造 EDA 软件等一批重大成果持续涌现。

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超 1.85 万家、2.6 万家,均居全国第 8 位;独角兽和潜在独角兽企业数量达 32 家、居全国第 6 位;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 6 位。企业创新活跃度居全国第 3 位,全省企业研发投入 933.2 亿元、占全社会研发投入 81%,开展创新活动的企业平均盈利是未开展创新活动的 5.7 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 76.6%。

我省扎实推进国家新一轮“全创改”,中国科大“赋权+转让+约定收益”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新模式在全国推广,科研经费“包干制”、科技创新券、人才分类评价等五项改革深入实施。发挥我省科技创新优势、中国科大遍及全球的校友优势、合肥的一流科创产业和营商环境优势,打造“科大硅谷”体制机制改革“试验田”和新兴产业发展“高产田”,陆续在法国里昂、美国硅谷、日本东京等地组建 7 家海内外创新中心,累计对接服务校友超 8000 人次、落地项目 528 个,吸引中国科大等校友创办企业近 200 家。

科学、权威评价一个地区的区域创新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据悉,《报告》作为“国家创新调查制度系列报告”之一,是在科技部支持下,由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联合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创新创业管理研究中心编写,已连续发布 23 年,是国内权威的区域发展评价报告。(本报记者)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